013:食安十年·高端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3:食安十年·高端访谈
下一篇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

可追溯体系为水产品安全把关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受访者供图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饮食理念的逐步形成,我国也持续为水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保障。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日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我国水产品行业最大的变化是量和质的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格、细致,包括可追溯体系越来越完善等,守护好百姓餐桌安全。

  “可追溯”为安全把关

  新京报:能否从供需两个角度,谈谈十年来我国水产品行业有哪些变化?

  崔和: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供应量逐年提升,品种越来越丰富,进口水产品数量处于增长的状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的质量监管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产地与市场检测频率加大,企业规范程度大幅提升,使得市场上流通的水产品安全质量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新京报:从全产业链来看,目前还存在着哪些风险点?

  崔和:从水产品的整个产业链看,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链比较完善,有不少方面已经实现跟发达国家接轨,如可追溯制度各个方面的建设等。不过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冷链物流,与欧美国家相比还需要不断完善。

  新京报:“可追溯”近年成为热词,这对水产行业有哪些意义?

  崔和:可追溯制度解决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有助于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协会也在不断推动可追溯体系的完善,可追溯要求已经细化到水产品具体品类,比如人工养殖的河豚,为保障进入市场必须100%无毒,要求必须完全可追溯。

  推进水产品预制菜标准建设

  新京报:近几年,不少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转向预制菜寻求新增长点,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崔和:疫情让预制菜遇到了转折点。在鲜活、冷冻产品运输受限等情况下,预制菜能解决不少家庭餐桌饮食问题,起到了食品保供的作用。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有产品供应的优势,转向预制菜深加工,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要对环境卫生、冷链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新京报:在规范预制菜发展中,协会做了哪些工作?

  崔和:目前不少大规模企业涉足预制菜领域,而且是带头在做,也有一些小规模的企业要加入预制菜队伍中,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出台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是协会正在重点考虑的。

  举一个例子,佛跳墙价格有几十元的,也有两三百元的。实际上,佛跳墙预制菜中必须包含哪些东西、主要品类的净重比例要保证是多少等,都需要有细致的标准。目前协会也正不断推进水产品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律。

  提高品质延伸加工链条

  新京报:当前我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发展的重心是什么?

  崔和:流通与加工是我们最关心的环节,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水产品,生产出来必须要卖出去。在流通环节,我们一直提倡高品质、生态化、品牌运作。而在加工环节,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品牌建设,也是协会在持续推进的工作。

  新京报:展望未来十年,水产行业在哪些方面将发生变化?

  崔和:根据联合国此前发布的报告,过去十年里,全球水产品消费量逐年递增,我国水产品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相信未来水产品增加量可能会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我国与多个国家建立许多长期贸易合作,包括海外投资项目,未来不论是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能够保障国内优质水产品蛋白的供应。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