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到底是鼠是鸭,不该这么难查

2023年06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回应舆论应该是个证据、逻辑、结论紧密联系的整体,是信息丰富的综合表述。

  近日,在江西一高校官微6月3日通报“食堂吃出老鼠头”事件后,“长牙的鸭脖令人如鲠在喉”话题又登上热搜。这到底是鸭脖还是鼠头,也如陷入罗生门一样争吵不休。6月7日上午,江西省教育厅回应记者称,相关处室已经介入该事件。

  其实,按照学校通报来说这个“案件”已经了结,就是鸭脖。当事学生本人也已现场作出书面说明。6月3日,江西广播电视台某报道中,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江协学介绍,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

  有学校的说明,有相关部门的背书,但争议并没有平息,相反却在网上引发了更多的争议,原因也不难理解:回应和曝光并不“对等”。

  网民看到的是有冲击力的画面,是有疑似牙齿、毛发的可疑物;但回应只有“这就是鸭脖”的文字结论。视频的表现力远超文字,也提出了更多问题,但回应的文字却没有提供信息量匹配的证明,这是通报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

  一位啮齿类动物研究专家表示,“如果图片没有作假,那么80%(概率)可以确定是小鼠头部”。而这个结论未见得一定对,80%的概率也依然有余地。但现在舆论可见的证据只有这张图片,在这张图片的疑点排除干净之前,恐怕很难让人们完全相信某一种结论。

  而记者从多名该校在读学生处了解到,上述事件发生后,学校食堂及涉事窗口依旧正常营业,“但是那个出事的窗口几乎没人去吃。”可见,该校学生现在也心里打鼓,并不那么放心。

  从科学的角度说,这个东西是鸭是鼠倒未见得有那么难查,关键是如何在舆论层面取信于人。也许这就是一个鸭脖,那么也应当说清楚,那些形似牙齿、毛须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视觉偏差还是其他的什么异物?送检的样本和学生吃到的是同一个吗?

  只有给出更详细说明,才能更好回应“指鼠为鸭”的质疑。信息增量和舆论质疑其实是反比例关系,前者越充足,质疑的空间自然也就越小。

  而这件事目前为止衍生出来的争议也是个提醒,即短视频时代该如何回应舆情争议?人们随手曝光的都是影像信息,如果还停留在文字回应视频的阶段,那一定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比如,学生现场确认了是鸭脖,但能不能拍视频或图片来记录、公证这个过程?

  要知道,取信于舆论,不只是说了什么,也要看怎么说。回应舆论应该是个证据、逻辑、结论紧密联系的整体,是信息丰富的综合表述。如何和公众有效沟通,显然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该事件仍在调查,人们期待真相早日水落石出。同时,也希望下一次信息发布时,可以吸取前几次的教训,罗列出更具体更丰富的细节取信于人。

  □江城(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