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点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8月13日,山西太原柳巷水果捞摊主一方向拒绝购买47元水果捞的女孩致歉,“那天不应该对孩子说难听的话,希望你们能接受”;拒买水果捞当事人父亲常某某则表示,“我和我姑娘接受你们的道歉,也希望我们的家庭和孩子能回到正常生活,感谢网民对我们的关注”。
一场由一份小小的“水果捞”引起的纠纷,引发全民“观战”,无论是当事双方、警方还是网友都深陷其中。自8月7日事件发生以来,特别是在视频上传后,围绕这一纠纷的网络讨论就声势浩大,舆论不断发酵,以至当地警方先后两次发布警情通报,回应网友关切。
而今,当事双方达成和解,为这场处在舆论中心近一周的纠纷画上了句号。涉事双方也都为自己的不当言行付出了代价,围绕此事的网络审判本该散场了,但部分网友似乎仍然“意难平”。
为此,不仅要求继续追责摊主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其中不乏过激言论——“有没有人替我去扔个鸡蛋”“希望在太原的同胞们别气馁,继续用臭鸡蛋让他们臭”“天天去他门口放视频完事”……甚至还有部分网友攻击当事女孩儿及父亲,“女孩摊上这样的爹,谁同情都没用”。
此次事件中,当事女孩儿将视频发到网上,网友看到女孩因拒买高价水果捞招致严重的人身攻击,纷纷“出嘴相助”,是对正义观的重申,也助推了事件解决,并让“水果捞”售卖乱象进入公众视野,具有积极作用。
但也不得不承认,个体事件一旦进入网络的公共空间,便被置于庞大的网络审视之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掀起风暴,很难有人能够全身而退。
因为购买一份“水果捞”导致无法正常生活,或许是当事者始料未及的。既然这场纠纷中当事双方已经和解,那么就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平复情绪,让他们回到正常生活吧。
□柳池(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