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梅西不该只是一个忽悠球迷的商业噱头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即便从在商言商角度,相关方面也理应对梅西“爽约”多些反思和补救行动。

  据报道,2月4日晚,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球队迈阿密国际与中国香港明星联队进行了一场表演赛,但由于原定出场的梅西并未上场,引发了轩然大波。不仅是球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香港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立法会议员霍启刚等也都表达了失望之情。

  时针拨回1月23日,几乎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深圳。文华东方酒店大堂外,C罗中国行比赛延期的消息刚刚宣布,数百名球迷在寒风中表达不满。虽然最后赛事主办方答应退款,但还是浪费了很多人的时间和感情。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位世界顶级足球巨星相继来到中国,又都相继爽约,实在是令舆论哗然。

  考虑到C罗风波在前,迈阿密国际几乎原样复制了戏码,这似乎更加不该。而且在比赛即将结束之际,香港特区政府向主办方Tatler Asia提出的诸如梅西亲自向球迷交代、代表球队领奖等,全部没有做。这更传递了一种“傲慢”的观感。

  或许真实的情形是,主办方和球队签订的合同颇为宽松,并没有约束梅西上场的硬性规定。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球迷要求退票的诉求,能否得到法律支持尚不可知。

  现在看,似乎唯一的约束就是香港特区政府“梅西要出场至少45分钟”的赞助合约,但主办方已经表示撤回了1600万港元基金的资助申请。所以,从法理层面看,还能不能对该事件有更多深究很难说。

  但球迷确实是被涮了。主办方一直拿着梅西做宣传,均价两千多港元的门票、近1亿的门票收入,显然梅西占据主要因素。但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一个人告诉球迷——没人能保证梅西一定出场。

  不夸张地说,这甚至有欺诈嫌疑。当梅西的海报被贴得铺天盖地,球迷和观众就有了梅西上场的潜在预期,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默契。试想,如果主办方在广告里标注一行小字“梅西出场得视条件决定”,那么球票还能不能卖得出去、卖到什么价格,也得打个问号了。

  对此,球迷当然有表达不满的自由。类似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主办方认为“中国市场的钱太好赚了”。

  这也客观上导致了表演赛的质量无法保证。但骗人的把戏玩多了,谁还会一直当“韭菜”。

  从事件引发的风波看,主办方、球队、甚至球星本人都经历了近乎口碑雪崩,对消费者的预期也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下次再有巨星前来,球迷是否还有足够的热情和消费意愿,怕是存疑了。

  2月6日,梅西在日本出席记者会谈及香港表演赛一事,表示希望以后再有机会在香港比赛。因此,即便从在商言商角度,相关方面也理应多些反思和补救行动。

  □柳早(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