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京津“双城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画卷中的重要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2月25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党政主要领导,在京津冀三地开展了联合实地调研。
三地领导首先到访的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冀交界,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是京津“双城”合作发展的生动窗口。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就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此后,京津“双城记”便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画卷中的重要篇章。
十年来,京津两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唱好京津“双城记”,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新两翼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及“双城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和谐号”开始跑出加速度
事实上,随着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和谐号”从北京南站缓缓驶出开往天津站,不仅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京津两地更从此紧密联结,向着双城变同城跑出了加速度。
2015年,京津城际延伸至天津滨海站,打通了天津滨海新区与北京之间的快速便捷通道。尤其是,2023年12月18日起,京津两大城市间进入“四条高铁连通时代”。
而最新开通的津兴城际起于天津西站,终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长约101公里,从天津西站抵达大兴机场站最快仅需41分钟。“双城生活”在京津两地居民中已是常见现象,这其中既有在天津居住、北京工作的上班族,也有家在北京、工作在天津的双城族。
过去十年,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各阶段重点任务,北京和天津两市明确了在行政审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协同事项,为两市居民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此外,京津两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文化交流是京津双城记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是京津双城记的重要推动力和保障。
得益于过去十年间,京津文化走廊逐步从构想变为现实,在北京看话剧,顺便到天津听相声,已经成为很多来北京旅游的游客常规操作。
可以说,京津文化走廊的建设,实现了京津两市的文化共享和文化互鉴。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京津两市也实现了“心灵契合”,为京津“双城记”增加了新的色彩和魅力。
让“双城记”唱得更好更响亮
京津是双城,也是重要的产业发展两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其中的“双城”,指的就是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而京津产业合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将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
过去十年,京津两市也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等新兴产业上不断推进对接,北京的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与天津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地优势结合,促进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能力和韧性水平。
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京津高端产业合作离不开科创的加持。过去十年,京津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实现了北京的技术研发和天津的成果转化有机衔接,促进了京津两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双城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北京和天津的战略眼光、协同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放胸怀,也展示了京津两市的发展潜力、发展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当然,京津“双城”发展还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仍需要京津两市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完善和优化。如此,京津就能继续共话美好未来,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京津“双城记”也就能唱得更好、更响亮。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