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 封面报道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题57项

表决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今年4月施行,北京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迈入“法治时代”

2025年01月17日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报告列举多项数字,总结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工作。如审议议题57项,967件建议已全部办复,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执法检查等各类履职活动6006人次,对49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市人大常委会圆满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相关任务,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步,为首都和谐稳定、发展和治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民主法治保障。 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2024年1月16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人巡逻车上路运行。根据部署,无人巡逻车在示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多个园区、地铁站点、商业广场等人口密集和重点场所,实施24小时不间断执勤。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关注1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规定坚持无事不扰

  2024年最后一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完成全年最后一项立法议题。这部法规将于今年4月正式施行。北京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迈入“法治时代”。

  北京是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双试点城市,在管理政策创新、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次立法,为企业开展创新应用活动提供明确、可预期的制度规范,为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规范管理、维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益提供法律遵循和保障。

  回顾市人大常委会一年工作,多项立法影响深远。正如常委会报告所说,去年的立法工作“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等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着眼改善民生、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审议通过修改后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解决经营主体集中反映的问题,明确规定坚持无事不扰,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对“同标同查”、“一码检查”、非现场监管、第三方机构专业协助、柔性执法等提出要求。

  去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京津冀协同立法十周年。去年9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通过“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实现了三地法规文本和立法程序的高度协同。京津冀协同立法向社会民生领域拓展,针对群众使用社会保障卡的高频场景,规定重点明确社会保障卡在人社服务事项、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关注2

  执法检查坚持查前调研、查中抓重点、查后问实效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大局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聚焦的是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法律法规实施和市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去年7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就北京市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听取市人民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现场,13位委员代表的提问反映群众在医保领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医保、卫健、药监、公安、财政、市场监管、中医药等部门的解答认真客观,主动积极认领“问题清单”。

  执法检查是市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去年,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坚持查前调研、查中抓重点、查后问实效。

  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凝聚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合力。这次执法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与十六个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市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非遗中心、非遗传习所、老字号传承工坊、项目保护单位、人才培养机构等,开展50余次检查,调研了十大门类近百个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为找准问题、提实建议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京津冀三地人大选择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执法检查,作为三地人大协同监督项目,这也是京津冀协同监督机制建立以来的第一个项目。三地人大对大运河的文物、大运河的水质、大运河的生态环境建设、文旅融合等方面内容进行检查。

  关注3

  以建议办理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助力重要法规出台

  去年末,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关于2024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年来,市人大代表勤勉尽责,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积极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共提出建议967件。经综合分析研究,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代表建议内容和承办单位职能,将967件建议分别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办理,所提建议均依法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

  967件建议中,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939件,闭会期间提出28件。建议内容涉及城乡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经济、法治建设、行政管理、宗教党派团体等多个方面。

  “建议办理答复后,我们向所有建议主提代表征求了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文在报告中说,有的代表表示“承办单位联络代表及时,问题了解透彻,各部门沟通合作顺畅,建议办理有效,既解决了现有的问题,也对未来建设有具体的规划。”

  办理代表建议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等部门结合办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印发《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市住建委等部门结合办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的建议,通过开展技术革新实现带户施工,推动老旧小区停车有效供给和规范管理,全面优化老旧小区综合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各承办系统坚持代表建议工作与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与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努力通过办好代表建议,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助力重要法规出台,推动重大改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