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版 北京新闻

2025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公布,将持续拓展公交通学、通医、通游服务,优化线路30条

今年北京计划开通17号线剩余段、6号线南延

2025年02月26日

  2月25日,2025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简称“综治计划”)公布。记者注意到,其中涉及32项主要工作任务,涵盖北京交通的方方面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依旧是今年综治计划的重点,今年计划开通17号线剩余段、6号线南延2条(段)线路。综治计划提到了多项北京市正在建设的重点交通工程,例如轨道交通平谷线、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等,今年将重点推进这些项目的建设。缓堵和道路建设方面,今年将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将建设完成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京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还将实现东六环路改造工程高质量开通。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8号线大红门站今年将开通

  综治计划提出,2025年,北京市将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2条(段)线路。

  同时,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R 4线一期北段。推进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和11号线前期工作。开通轨道交通8号线大红门站。开工建设市郊铁路东北环线。修订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更新、10号线信号系统整体更新改造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工程。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引导标志。

  今年,北京市将继续推进轨道公交融合发展。建立轨道公交融合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新开轨道交通车站和50个重点车站优化公交接驳线路90条以上。持续优化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布局,全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地面公交站点占比由88%提高到90%。选取1-2条与轨道交通并行地面公交线路,试点公交轨道应急联动运输。选取1-2个区域,打造轨道公交融合交通样板。建设完成50个轨道站点接驳换乘指引,并实现换乘线路语音报站服务。

  为方便多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还将加快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建设。制定《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并推进落实。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资源整合机制,推进场站用地综合利用,按照“以站定线”“站城融合”“接驳便畅”“灵活设置站点出入口”原则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站点位置、配置建设指标。研究轨道交通快线有效实现方式。围绕优化步行通行空间、便捷非机动车停放、优化公交接驳、完善机动车停放及停靠设施等方面,开展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全市完成不少于50处。

  地面公交方面,综治计划提出将继续推动提质增效。修订地方标准《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持续拓展公交通学、通医、通游服务,优化线路30条。优化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组织模式,探索开展预约公交试点。推进望京、化二、六里桥西、宋家庄南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并实现公交场站功能。试点1- 2处公交场站复合利用。

  今年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

  “综治计划”提出,推进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推进城市副中心枢纽、霍营综合交通枢纽、丽泽城市航站楼交通枢纽等站城一体化项目建设。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将建立进京检查站评价指标体系。出台《进京综合检查站形象标准设计导则》。落实进京检查站优化提升实施方案,完成白庙南、白庙北检查站优化提升。建立进京综合检查站运行实时监测平台。推动北京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覆盖。开通天津市至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跨省旅游班线。在厂通路开行大厂地区至轨道交通潞城站接驳公交线路。

  在缓解拥堵方面,针对中心城区,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开展道路通行不畅秩序乱点治理,每区完成不少于3处。

  针对城市副中心,将开展交通防堵工作。更新制定适应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集中建设区、城镇建设区内公路两侧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范围管理政策。持续推进轨道交通M 101线一期建设。实现东六环路改造工程高质量开通。拓宽通怀路局部段(宋庄南大街-通燕高速)。建成行政办公区步行和自行车示范路。打造北运河沿线慢行系统。落实副中心智慧交通信控优化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智能信控建设应用。

  道路建设方面,今年,北京市将推进一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区域联通水平。今年将建设完成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京平高速公路改扩建、通马路改扩建工程,推进安立路、亮马河北路、西外大街西延建设,开工建设京秦高速公路(机场二高速-六环路)、顺平路、姚家园路东延、新国展联络线、京密高速公路三期,推动永引渠南路建设。完成东四环、北四环海淀段和15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加强交通枢纽建设和管理,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望京西、通马路、环球影城北等3个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