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观察
政企协作模式在出行行业中所释放的红利,也是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并助力行业治理效能提升的一个鲜活注脚。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这是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后,近期国家层面就政企关系又一次给予强调和部署。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两者的良性互动、高效协作,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不少地方和行业已涌现出一批政企协作的新样本。
如在出行领域,已有多地政府与科技企业深化政企协作,相继启动建设聚合示范区,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推动出行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政企协作新模式的典型代表。
竖起行业规范“红绿灯”
就在全国两会前夕,芜湖市行业主管部门与高德打车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达成共识,通过建立政企协同联动治理工作机制,探索具有行业示范作用的网约车聚合生态“芜湖模式”。这是近年来出行行业深入推进政企协作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网约车行业治理有着复杂性和特殊性。既要规范车辆、司机的准入资质,又要保障民众出行安全、便利。
聚合平台的出现,为化解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聚合平台处于与各网约车平台对接的最前线,在利用流量、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更多网约车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提供平台支持、高效解决获客等难题的同时,也在政府监管之外,对网约车平台的规范施加了更直接的牵引作用。
比如,“把关口”——对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资质的平台不对接不合作;“提质量”——对接入合作的网约车平台企业实施严格考核管理;“保秩序”——加强引导,维护和促进行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抓联动”——优势互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长效化治理路径。
而通过不断探索,网约车聚合生态已逐渐竖起了一道行业规范的“红绿灯”:既给服务优质、富有特色的企业大开发展“绿灯”;也要对长期表现不佳、屡错不改的企业坚决亮起“红灯”;更要以“黄灯”警示相关企业,促其不断改进不足之处。
如此一来,行业监管部门通过与聚合平台的对接、协作,就能完成对于网约车行业运行规范的精准引导。
提升服务质量、激发行业活力
在为行业部门减负,为行业监管增效之外,聚合治理生态也给出行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如今年春运中,在上海行业主管部门统筹部署下,网约车聚合平台派专人入驻虹桥枢纽指挥中心参与现场保障,同时还与浦东机场、上海南站等核心枢纽开展联动,动态调整网约车上车点动线,配合短途接驳机制优化人流、车流的流转效率。这种政企联动的精细化服务模式,精准提升了春运期间交通枢纽的疏运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政企协作模式下,行业治理效率提升了,也直接增加了市场的“容量”。如在最早开启网约车行业政企协作模式的杭州,不仅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且网约车平台数量、网约打车消费总额等均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放得活”又“管得住”。
一定程度上说,聚合平台既是出行企业的技术搭档,行业生态质量的牵引者,也是政府做好行业管理的好帮手。
正是基于这一优势,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主管部门加入推动出行行业政企协作模式构建的行动中来。一个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涵盖乘客、司机、网约车企业、聚合平台、监管部门等多重角色在内的出行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更进一步看,政企协作模式在出行行业中所释放的红利,也是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并助力行业治理效能提升的一个鲜活注脚。因为聚合平台在技术、流量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为出行企业节省另建平台的成本,也为主管部门开展行业治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同样,着眼未来,不只是在出行行业,在更多的领域,政企协作共治,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重舟(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