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吸引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第137届广交会于4月15日在广州开展。
4月16日,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组织北京市11个区投资促进团组,在广州举办“2025广交会-投资北京推介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产业园区推介、对话交流、企业分享、展示与投资咨询洽谈等形式,积极对接广交会国内外参展商,宣传推介北京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变成投资商。
推介活动吸引了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中建科工集团等百余家湾区龙头企业,以及克诺尔、宝洁、新加坡丰树、戴德梁行等跨国公司代表参会,多家企业明确表达了“落户”北京的意愿。 新京报记者 陈琳
4月16日,“投资北京”推介活动现场,多位广交会参展商到现场与北京投资促进团组咨询对接洽谈。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供图
北京每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企业诞生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孟凡勇围绕“投资北京赢得未来”的活动主题,在活动上向参展商们推介了北京的优势。北京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全球科研高地与创新枢纽。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创新资源,是享誉世界的创新之城。“创新”,已成为除了故宫、长城等文化古都标签之外,北京最具特点的标志性符号。
北京汇集了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万人计划”专家,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的科学家数量居全球首位。从科技企业看,北京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相当于每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企业诞生,密度已超越硅谷。判断一个城市是不是创新高地,要看它能否孕育出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二。
从产业规模看,北京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不久前,外资企业接连对北京投下“信任票”,知名药企赛诺菲将在京投资10亿欧元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创下该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纪录;阿斯利康将在京投资25亿美元设立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这是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在华最大的外商投资。
从支持服务看,北京近两年来瞄准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出台了70多项支持政策,平均每10天就有一项新政策落地。他介绍,北京连续实施17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实现了营商环境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同时,北京政策创新优势明显,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出台多项政策,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未来还将为科创企业提供大量授信额度。
湾区龙头看好北京机遇
中建科工集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梁表示,北京在智慧城市、文体场馆运营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中建科工“城市综合服务商”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我们期待与北京在科技冬奥遗产利用、城市更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流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7亿元,同比增长18%。随着京穗高铁实现“复兴号”全覆盖,两地人员往来突破350万人次,为产业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3.5%,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随着“两区”建设持续深化,北京自贸试验区已形成123项制度创新成果,跨境服务贸易规模突破5000亿元。
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国际部部长付鹏举表示,京穗合作正从传统商贸领域向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高端领域拓展,“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项目建设,推动‘湾区智造’‘北京创造’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上,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的多家企业在对接洽谈环节中,表示未来来京发展的意愿,北京正以开放姿态,迎接投资者的未来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