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有关情况。会上提及美国实施“对等关税”一事,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说了三个“坚定”。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工作方案》体现出三个“坚定”
凌激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特别是美国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严重损害了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了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为更好应对当前面临的外部冲击和挑战,《工作方案》突出了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内容。
随后,他提到三个“坚定”。凌激表示,《工作方案》提出提速、加力,显示出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进一步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优势,体现出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服务业领域正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门槛
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自2015年启动,经历了一次升级、两次扩围,先后推出7轮15份试点方案。目前已经形成“1+4+6”格局:“1”是北京,即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方案已经更新到2.0版本;“4”是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即3个直辖市加海南;“6”是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6个省会城市。
此次《工作方案》在“提速”方面提出,将不再区分试点地区和任务批次,将试点任务一次性向上述全部11个试点省市全面铺开,提高试点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在现有11个试点省市基础上,新增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9个城市纳入试点。至此,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增至20个,覆盖了东、中、西、东北地区。
具体来看,《工作方案》聚焦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提出155项试点任务。
其中,“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置于首位。
试点任务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内容;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整个产业链布局等。
凌激表示,当前,我国服务消费仍有巨大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下一步,在准入准营、要素流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领域,将主动开放进行压力测试,推动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合作。
推动电信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在电信领域,《工作方案》提出“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将结合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情况,提出面向天津、上海等地研究支持进一步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
记者注意到,2024年,工信部已启动放宽电信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关工作,明确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四地取消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今年2月28日,工信部已向德国电信、西门子等13家全球知名企业发放试点批复,其中有4家企业落户在北京。
谢存表示,下一步,将推动电信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试点,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
金融
央行正研究制定七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发布6项绿色金融标准,支持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范发展。同时,转型金融标准不断完善,正研究制定航运、化工等七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有利于合理界定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相关活动,避免所谓的‘洗绿’和‘假转型’问题。”王信表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发布6项绿色金融标准,其中1项是国家标准,5项是行业标准,还有19项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
在转型金融方面,王信介绍,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钢铁、煤电、建材、农业4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明确了转型主体的认定条件,以有效满足传统高碳领域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合理必要的资金需求。目前这几项标准正在部分地区试用,截至2025年1月末试点地区落地贷款累计金额约425亿元。
王信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制定第二批航运、化工等七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断强化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更好促进绿色低碳相关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发展。
此外,当日王信还介绍了金融领域推出的诸多开放举措,例如,支持重庆在中新(中国和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项下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建立与新加坡金融机构协同联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据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相关工作,促进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
医疗
全国已有合资、独资医疗机构150多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我国通过发展外资医疗机构、引进境外医务人员等举措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已有合资、独资医疗机构150多家,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1500多人。
焦雅辉介绍,在商务部统筹协调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动医疗领域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相关工作。我国已允许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举办合资、独资医疗机构,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举办合资医疗机构和独资医院,允许外资举办合资医疗机构。2024年年底,我国出台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个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在引进境外医务人员方面,焦雅辉介绍,我国允许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医师在内地或大陆短期执业,允许外国医师来华短期执业。
焦雅辉说,下一步将指导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扎扎实实落实好试点任务,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外资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和使用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并以此对接国际上的商业健康保险。同时,指导试点城市不断动态梳理总结试点情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政策做好充足准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