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只有当真消息跑得比假消息快一步,才能让老年人不被骗走信任和积蓄。
“民政部从未设立或批准设立‘一脉养老’‘惠民工程’项目,未推出任何类似产品或软件。”
据报道,4月22日,民政部发布公告,对“一脉养老”“惠民工程”项目予以澄清。同时提醒,该项目涉嫌诈骗,请广大公众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信息和不实宣传,避免上当受骗,如已参与,请及时报警。
在网上搜索“一脉养老”,可以看到不少模仿官方媒体新闻报道口吻的宣传文章,编造出“财政部拨款万亿资金”“民政部联合22个部门发布”等权威措辞,捏造项目启动时间、合作单位、负责人表态等细节。
这样的话术,除了形式上仿冒新闻通稿、政府公告很有迷惑性,内容设置也极具针对性,紧扣“老龄化”“养老难”“政策支持”“惠民工程”等公众高度关注的议题。要不是民政部及时公告澄清,怕是难免有人会上当受骗,“惠民”成“坑人”。
什么样的谣言最难辨别?就是这些半真半假的信息。就像前段时间所谓“上海2.3万元保姆机器人热销”的谣言一样,也是在国家建立养老机器人标准这个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编出来的故事。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成了高频话题,相关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良莠不齐的养老机构、价格不菲的养老市场和参差不齐的护理水平,也给社会带来了焦虑情绪。
养老市场上的骗子们,也正是精准踩中了这一社会情绪软肋,把骗局包装成“机会”,把传销扭曲成“红利”,让不明真相的人一头扎进陷阱。
就像“一脉养老”擅自打上民政部旗号一样,这些骗局大多刻意迎合老人群体对“国家兜底”的期待,话术里常见“政府补贴、政策倾斜、绿色通道、全民共享”,这些让人听上去既安心又体面的词汇。
面对如此精心伪装的骗局,仅靠简单辟谣往往难以有效遏制。对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网络账号,相关平台应建立常态化的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予以封禁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公安部门追究法律责任,以儆效尤。
民政部门发布公告澄清事实的同时,也可以加强主动出击力度,形成跑赢谣言的舆论优势。比如,可否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信息查询验证热线,方便人们通过可靠的方式,随时查询养老政策与服务的真实性,主动占据信息传播高地,使虚假消息难以冒充权威。
只有当真消息跑得比假消息快一步,才能让那些辛勤劳作一生的老年人不再被一纸空文、一款子虚乌有的App轻易骗走信任和积蓄。
客观上,我们不可能阻止每一个骗子编故事,但我们可以让真相的声音更大一点、让靠谱的养老服务更多一些。□马青(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