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版 北京新闻

如何落实“身心健康二十条”?新京报记者探访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校区

情绪卡片、魔法信箱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有巧思

2025年05月15日

  北京近日发布《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为中小学校支招如何同步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北京中小学校有哪些创新做法?5月14日,新京报记者走进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校区进行实地探访。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5月14日,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校区,教学楼一侧是学生们集体种植的小麦。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引导学生借助音乐表达情绪

  “请同学们拿出情绪卡,听一段音乐,看你感受到的情绪是哪一种,用卡片展示出来。”音乐课上,在音乐兼心理教师张艳丽的引导下,学生们随着《口哨与小狗》《二泉映月》《跳蚤之歌》等音乐片段,依次拿出“乐”“悲”等情绪卡片。张艳丽一边观察学生们的情绪卡片,一边引导学生们说出旋律是否熟悉、歌曲速度如何、歌曲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中调节情绪的部位。如果听到音乐感觉有共鸣、特别舒服、愿意继续听下去,可能会瞬间治愈自己。”张艳丽告诉记者,这节音乐课上,自己主要引导学生们通过情绪卡片、聆听音乐片段的方式与音乐有了初步的链接,然后尝试通过空灵鼓、手摇铃、木鱼等不同的打击乐器表达自己的情绪,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学会用音乐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帮助自己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

  五年级学生董诗冉十分喜欢这样的音乐课。她告诉记者,使用情绪卡片可以很好地理解不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上完课我会觉得心情特别愉悦,也能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快乐

  硕果园、百味园、芽语田趣、蔬香世家、种子梦工厂……教学楼一侧,二年级专属的田地里插着每个班的班牌,上面还写着学生们自己为“责任田”起的名字。另一侧则是学生们集体种植的小麦,绿油油的小麦已经结出了饱满的麦穗。

  课间,二年级9班的几名学生拿着小铲子、小耙子来松土,“我们班打算种萝卜,今天来翻地。”

  “孩子们在播种、浇水、施肥的过程当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农作物,还会在劳动中,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张冬云说。

  与此同时,学校操场上,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体育运动。有的在练习跳绳,有的正踢一场“友谊赛”,有的打羽毛球、投篮……“无体育不教育,孩子们在太阳底下出出汗,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张冬云表示,该校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乐趣。

  给学生多样化的表达通道

  在学校三层楼梯拐角处,一个写着“树洞心理信箱”的小盒子静静等待着有情绪困扰的学生“投喂”。

  该校德育主任崔丹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三年级以后,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问题,“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信箱,孩子们可以匿名或实名把烦恼写下来,我们每天打开信箱了解学生们的想法,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我们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共性的问题可以用校园广播的形式跟大家一起聊聊。个别的问题可以反馈给班主任、家长多关注,实名的会跟学生面谈,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情绪。”

  在该校心理咨询室外,有一个“情绪魔法盒”,学生们可以投信向专业心理教师咨询问题。心理教师余巧玲表示,每周四都会打开“情绪魔法盒”,整理分析来信,“学校的心理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如何找到学生们关注的话题、怎样说到学生们的心坎里,‘情绪魔法盒’是选题的来源之一。”

  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设家长小讲堂,为家长精准推送相关内容,联动家长,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