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65岁的王富坤仍把自己视为“年轻人”,面对村里的耄耋老人,他有个使命——替村里的年轻人尽孝。
2019年,王富坤卸任了担任30余年的村支书岗位,留任村老年协会会长。协会成员每周都要对全村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做一次探访,除了检查老人身体状况外,还要帮老人家里做大扫除。
“老支书是为全村尽孝了。”六渡河村的老人们经常这么讲。在城里打工的子女们可能忘记村里父母的生日,但王富坤不会忘,每月一次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集体庆生。王富坤在村里一手创办的老年食堂,自8年前起,凡是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早餐免费,70岁以上的老人晚餐也免费。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3月13日,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阳光食堂,老人用饭盒排队,等待开饭。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3月13日,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老支书王富坤站在阳光食堂。
让村里老人能在家门口养老
初春时节,六渡河村前流水潺潺,河流两旁分别是柏油路和栗树林,再远些有新巧精致的民宿群和连绵不绝的山岭。当地人给这条河段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栗花溪谷。六渡河村的养老照料中心,就坐落在栗花溪谷岸上100多米的巷子里。
养老照料中心的前身是“托老所”。2010年,王富坤发现村里年轻人渐渐进城生活了,村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有些子女比较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他便张罗着村“两委”班子,提出要办一个有专人照料的养老机构。只要是本村老人入住,都能减免部分费用。后来,托老所被改建为功能性更完善的养老照料中心。目前,有22个老人住在照料中心里,年龄几乎都超过80岁。
王彩凤和老伴王秀礼都已年过九旬,住在最里面的一个小院里。王富坤看着他们房间里的老照片,有老两口在海边上的留影,有在草原边上的合影。“书记当年带我们这些人去了不少地方,海南、内蒙古……”忆往昔,王彩凤笑得合不拢嘴。王富坤出门后,老两口执意要送他。走了十几米远,王彩凤想起什么事情来,向王富坤一招手,王富坤赶紧一溜小跑到老人身旁。
“为啥要在村里建一个养老机构呢?农村里的老人,还是想在家门口养老。老人们说,让本村人照顾,更放心,也更熟悉不是?”王富坤说,他今年也60多岁了,也是老年人,但面对这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他就还得把自个儿当成年轻人,给他们尽孝。
有了村食堂老人吃饭不用愁
在六渡河村的村口,立着“长寿榜”展示牌,上面有老寿星的照片和个人简要信息。王富坤说,六渡河村是个旅游村,每年来村里的游客很多,贴出长寿榜,除了在本村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外,也能向更多人展示六渡河村的文明形象。
“长寿榜”上目前共有25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81岁。
在偏村中心位置的柏油路口,有一处黑瓦灰墙的传统平房,红底白字的塑料牌上写着“六渡河阳光食堂”。
每天下午三点多钟,就有老人提着饭盒来打饭了。这里就是已连续运营了八年的村老年食堂。只要是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早餐免费;60至70岁的老人,晚餐只收取2元钱;70岁以上的老人晚餐也免费。
下午两点多,食堂师傅王永军就忙开了,他把豆腐切好块,再将洗干净的豆角一盆盆放在案板上,再把桌面擦得干干净净。王富坤说,食堂师傅都是本村人,给村里老人做饭,他们不敢怠慢。
食堂放着几张带转盘的大木桌,桌面泛出光泽。不到四点,94岁的王富泽就拎着饭盒走进食堂。陆陆续续,老人们提着饭盒都进来了,依次把饭盒放在王富泽的饭盒后面。没有人说要留在食堂里吃饭,老人们都说要打包带走。他们这样做就是省得再麻烦大师傅擦桌子了。王富坤说,老人们都通情达理,平常很少在食堂里吃饭,所以这些桌椅,用了七八年,还跟新的一样。
运营老年食堂的这八年里,王富坤基本天天都要过来看看,过问老人伙食情况,和前来吃饭的老人聊家常。在他的朋友圈里,主打就是老年食堂的信息,拍的都是食堂每日饭食。
六渡河村老年食堂最热闹的时候,是每月的生日宴。村委会把村里老人过生日的信息都整理出来,相同月份出生的老人,会被组织起来集体过生日。
在驻村第一书记范伯乐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去年夏天王富泽和其他7位老人一块过生日的视频。他们都戴着生日帽,用橙汁和杏仁露干杯,不时开怀大笑。
为啥要坚持为老人举办生日宴?王富坤说得很直接:年轻人都忙着在外打拼,顾不上回家给年老的父母做顿生日饭。就需要村组织这样的主体,将老人们聚一块过个生日,让老人们共享开心时刻。
抓经济为老人能安享晚年
上世纪90年代后,乡村旅游产业在京郊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王富坤在1993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就和村民们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之路。王富坤率村委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决心打造旅游村。1994年建起原始部落游乐园,1995年开始发展民俗接待,1996年建起碧泉山庄,1997年建成渡水山庄。
进入新世纪后,六渡河村建立起了时尚的板栗文化广场,吸引年轻人来村里喝咖啡办聚会;还设立了专门接待游客的场所,让旅游业更加规范。2020年8月,六渡河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选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如今,六渡河村有42家精品民宿,年接待量5万余人次,年收入约1600万元。
回忆起带领村庄创业的历程,王富坤心里五味杂陈。2014年,他被检查出了肺癌。他没有告诉身边的同事,继续操劳着村里大小事务,就连请假做手术也瞒着大家,只说是去市里培训。手术后,他的肺被切掉了一大块,不能干重活,走路也不方便。但他做事较真,无论什么工程,总要亲自去现场看才放心。刚出院那会儿,身体还很虚弱,走不了几步,他就扶着墙喘气。
“村子要想让大家有好的福利,那么首先就得发展经济。经济抓上去,才能有钱投入养老事业。”王富坤说,他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因病去世了,没有过上好日子,他当上村支书后,心里就攒着一口气,只希望通过拼劲干活,能让村子富起来,让村里老人们丰衣足食、安享晚年。
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休后,王富坤留任村老年协会会长。他说,老年协会对高龄、独居老年人,除了巡视探访外,还要提供情感交流、健康指导、暖心陪聊等服务。逢年过节,组织老人们包粽子、猜灯谜、送对联、打扑克,不能让老人感到落寞,要让老人感到有乡亲们在关心他们。
从食堂墙上悬挂的尊老宣传画,到村口的长寿榜单,处处都彰显出六渡河村是一个尊老敬老的爱心村。王富坤说,现在农村老龄化愈来愈严重,乡里乡亲都会老去,互助养老是必需的,这些也都是他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