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介绍说,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陈璐
“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郑栅洁介绍,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也就是排名前3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超过长三角地区的总量,也超过世界排名第3国家的总量,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十四五”的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郑栅洁表示,“我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又经受了世纪疫情、贸易霸凌等冲击,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郑栅洁介绍,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郑栅洁介绍,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基建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撑起了中国速度、中国质量。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建成率已经超过90%,覆盖超过80%的县,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形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疆达海的国民经济主动脉。
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回答记者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方面的问题。周海兵介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国民生活方式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袁达介绍,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提高2.6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创新药达到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7项民生指标 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里提出了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周海兵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2024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和48.8%,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