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报考“考编专用校”个中优劣不宜一概而论

2025年07月17日

  ■ 观察家

  在越是小而专的高校里,专业纠错的成本越高。

  各省份高考投档分数线正陆续公布。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院校突出重围,让考生和家长另眼相看。

  据报道,日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投档线,上海海关学院两个专业组投档最低分分别是648分和657分,远超部分985、211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其中物理类657分对应省排名2618名,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去年在江苏最低投档名次还要高出近50名。

  根据上海海关学院招生工作人员的说法,“如果想进海关,除了我们学校,基本没有别的选择了”。由于考公考编优势明显、毕业后更有机会获得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该校被考生和家长视作了“香饽饽”。

  “考编专用校”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当然不失为一个务实选择,应该对考生的选择报以理解。但这种选择是不是一个最优解,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高校在提前批次投放的专业较为特殊,往往要服务于特定的政策需要。上海海关学院是海关总署唯一直属的本科高校,自然也承担定向输送高级海关人才的使命。从公布的数据看,该校2025年海关管理、海关稽查、海关检验检疫安全等提前批专业毕业生,进入海关系统的比例均超过八成。

  而该校法学、国际贸易等普通批专业的毕业生则少有能进入海关系统的。另外,其他高校也有大量毕业生进入海关系统。说白了,提前批几个限定专业的就业数据,并不能全面、客观地体现一所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一些考生和家长把特定专业考公考编的优势理解为全体学生享有,甚至是学校“包分配”,误解就太大了。

  另一方面,即使在报志愿时就奔着这几个特殊专业的就业前景去,仍然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拿政策变动来说,这些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对公务员、编制系统做出了大量大刀阔斧的改革,准入门槛放宽或收紧,都会对一批学生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越是小而专的高校里,专业纠错的成本越高。这意味着,一些受家长或社会意志影响填报志愿的学生,如果在进校后发现自己“志不在此”,可选的退路就极为有限了。

  在这几年的招生改革中,不少高校推出了先进校按大类专业学习、一年后再分流的试验班模式。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多数考生和家长都认同,试验班模式能让学生充分试错,相比填报志愿时“一锤定音”,对人的个性化发展也更有益处。

  说到底,报考所谓“考编专用校”没毛病,这是成年人及其背后家庭做出的理性选择,但也必须认识到,高考志愿只提供了一个起点、一个平台和一个机缘,相比他人和社会的看法,一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动力在这个专业领域持续努力,考生更需听听自己内心的答案。□公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