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要素市场化试点:向改革深水区挺进

2025年09月12日

  ■ 社论

  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让优质要素按照市场规律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正是破解资源错配的关键。

  据新华社9月11日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印发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大幕拉开,之后多项实质性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渐次开花。而此次《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的发布,又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如果说《意见》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举措进行了系统设计,构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四梁八柱。那么试点实施方案则意在部署具体改革任务,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解决一批要素市场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此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举措,旨在破除要素流动障碍,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

  此项改革既要试水体制机制创新,又要面对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效率偏低、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痼疾,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改革向制度前沿和深水区挺进。也正因如此,才要通过试点地区,以点带面进行先行探索。

  但试点并不意味着“轻量”。观察10个试点地区可知,它们遍布全国,且发展基础都较好,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这些地区开展要素综合改革试点,既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

  但也可以预料,改革必不轻松。需要看到,改革总体上仍以制度搭建和局部探索为主,很多方面还停留在“破题”阶段。比如,土地用途管制与高效利用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隐性壁垒需要消除,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需要健全,数据作为新要素的确权、流通、定价体系也要探索。

  这需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既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及时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但在资源要素配置上又仍存在诸多不畅,成为更多内生动力释放的障碍,比如“内卷式竞争”的问题,比如地方之间同质化招商、企业之间盲目扩张,既浪费资源,也导致效率低下。

  究其原因,往往是要素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定价,导致资源错配。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让优质要素按照市场规律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本质上,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就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这既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发展现实的迫切需求。当各种优质要素都能够自由流动、合理定价,当技术成果能够顺畅转化为生产力,当人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中国经济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也都将被带动向前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