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三亚城管执法母亲受伤5岁孩子怒喝城管”事件中,谁将母亲打伤在街头,谁就在孩子的心中种下难以平静的种子。最好的开导,不是苦口婆心,而是恢复正义。
一段“三亚城管执法母亲受伤5岁孩子怒喝城管”的视频在网上风传。这段2月16日发布于优酷网的视频,被新闻网站、网上社区和网友微博反复转载。
仅仅从视频来看,我们还难以完全肯定这是城管执法打伤人。然而,翻倒的煤炉、成群的城管、围观的人群、满脸是血的昏迷女子……这些要素给人强烈的暗示,串联成一个城管执法打人的故事,符合人们的社会经验。至于故事是不是发生在三亚,街景和几个着城管制服的人脸都相当清晰,应是不难调查的。
情况不明的时候,根据经验去推测事实,可能会犯错误。然而,根据经验去推测事实,更多的情况下不会犯错误,否则生活历练还有什么价值?这一段视频即使并非城管打人,人们如此推测,可以说是一次失误,但不能说没有道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当地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给公众一个详细的说法。
然而,不管怎样,执法者都应该文明执法,不能打人,更不应当着孩子的面,打他的妈妈。如果属实,执法者打人就应该依法追究责任,在孩子面前打妈妈,超出伦理底线,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就包括孩子们有免于面对暴力的自由。
对那个撕心裂肺地号哭的孩子,这一天是重大的。他看到妈妈被打,他看到妈妈倒在地上。他妈妈的过错是什么呢,她或许只是为生计奔波而陷入了妨碍城市观瞻的处境。而纵使她有万般不是,她没有放弃生活,她仍然是孩子的至爱。她血流满面地倒在街头,我们看到那个孩子的无助与恐惧、号叫与哭喊。他无力而幼小,他愤怒而痛苦,只是他还无法将怨愤转化成力量。谁将他的母亲打伤在街头,谁就在他心中种下难以平静的种子。
孩子是无力的,穷困的弱势者也是无力的,然而,孩子终将有力,弱势者也未必总是只抱怨自己无能。怨愤当然不是健康的情绪,但于无助者也未必不是正常的反应。如何能开导孩子的怨愤?最好的开导,不是苦口婆心,而是恢复正义。
□洪波(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