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PM2.5监测点的布局,“人”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江苏省南京市将在3月底发布PM2.5数据,不过南京选取的3个PM2.5监测点分别是草场门、玄武湖以及仙林大学城,网友质疑,“这3个监测点都是山水相连‘很绿化’的地方,实在‘太生态’了。”(据3月16日《扬子晚报》)
不独南京,PM2.5监测选址曾在许多城市引起争议。此前广州、深圳、中山等市公布的PM2.5监测点,多设在环境良好的学校、公园、郊区、农村等,人口稠密区域和主干道附近,反倒成为监测的空白。
PM2.5监测盯着公园绿地,是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对此,南京环保部门解释,他们的选址很“科学”,监测数据有代表性,“市民所说的马路边,并不能够代表全市空气质量的状况,选点则要客观公正。”
不可否认,人口密集区域及道路附近,空气污染肯定严重得多,这种污染水平,不能代表城市的整体状况。然而,就此我们不能说,这些区域就没有进行空气监测的必要,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理应是各功能区情况的综合,少了一两个重要功能区的数据,这样计算出的空气质量,有何“代表性”?
PM2.5监测的目的说到底还是服务民众,让民众确切了解到空气污染对自己的影响,所以,PM2.5监测点的布局,“人”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马路边监测出的PM2.5数据,固然不能体现空气污染的“平均”水平,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样的数据对于民众的参考价值。事实上,作为民众,他们对于人口密集区域以及道路附近PM2.5污染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公园绿地,既然民众有此需求,环保部门为什么不能满足?
在此,环保部门不妨参考香港做法。据报道,香港共有14个PM2.5监测站,11个均位于住宅区,其中葵涌、观塘、深水埗、荃湾4个监测站更位于人口稠密兼有工商业发展的住宅区。另外还有3个(铜锣湾、中环、旺角)位于传统商业旺区路边。香港学者解释说,PM2.5监测站放置于建筑物上是世界主流做法,因亚洲城市路边人比较多,所以香港同时在路边设了监测站。
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道路边,往往是住宅区、商业设施密布的区域,健身园、休闲广场等大量公共设施也多建在道路边,要想弄清楚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对民众健康的影响,道路边的PM2.5监测不可或缺。
PM2.5监测盯着公园绿地,这只会让民众怀疑,环保部门是不是在有意降低污染数据,如此一来,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将受损。PM2.5监测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漂亮的数据,而是告诉民众更全面、更真实的空气污染状况,民众对于PM2.5监测点选址的质疑,当引起环保部门的反思。
□国华(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