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名人博客与公共空间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Blog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隐私和肮脏的东西。尽管Blog“原教旨主义者”不断重申Blog的宗旨是互联网资讯的个性化编排和共享,主张资讯分类和社群化,排斥点击率崇拜,拒绝Blog成为私人网络日记。但芙蓉姐姐们的出现,改变了Blog在中国发展的路向,博客写手为追求点击率而不择手段,成为中文Blog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

  □基甫(文化批评家)

  以点击率为最高追求的互联网网站,将目光投向文化名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无疑是一个上好的选择。名人效应促使一些网站广开名人Blog,以公众对文化名人的好奇心来积攒网站的点击率。号称“中国第一博”的“老徐”的Blog,其标准即是超高的点击率。但它也确实是中国Blog的典范。在空旷稀松的主页里,若隐若现地透露出一些疑似隐私的消息。窥伺一族以此来维持每日的精神满足。

  博客时代的资讯“去中心化”,满足了网民们自我主宰资讯的欲求。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主编制和发布个性化的资讯。为此,人们将它视作公民社会公共空间在互联网上的模拟,是一个自主的和个性化的自由言论平台。但是,在个性化的面具下,隐藏着的却是千篇一律的真面目。千篇一律的叽叽歪歪,千篇一律的自我暴露。每天都在向人们播报自己的隐私,并同时还在暴露别人的隐私。没有人能够幸免。个体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隐私权,在中文Blog中缺乏任何可靠的保证。博客们对于隐私权的麻木和随意,令人惊讶。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彻底消失,公民社会生成的基础也因此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博客的书写表现为一种人格分裂症状:一只眼睛在自我注视,另一只眼睛却在偷偷瞟着四周。在私密的自言自语的同时,等待一个无形的窥视的目光。暴露者和窥视者共同完成了Blog行为。而每一个人同时既是暴露者,又是窥视者。每一个个体都陷于一种“主体性的幻觉”当中,但这种虚拟的“主体性”实际上却是由窥视者的意志所决定的。从表面上看,博客拥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实际上在互联网巨大的虚拟空间中,博客并无能力拥有自身的独立性,或者他们并不打算面对主体的孤独性,相反,他们将自身以自我暴露的方式投向看客的“目光”汪洋当中,并以自身的空洞化,达成与窥视者的水乳交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