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照片中旅游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数码相机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举起数码傻瓜相机,对着某个被称之为“景点”的地方,按动快门,就完成了。我有位朋友,每次外出总要带上相机,把所有能拍下来的都拍下来。我们称之为“地毯式拍摄”。

  □基甫(文化批评家)

  有一回,我们一同去欧洲旅游,这位朋友很高兴,早早地做了许多的功课。包括准备相机。他准备了两架相机:一架数码傻瓜机,一架配备多个镜头的单反。此外,还特地多买了几块备用电池板和大容量的SIM卡,以及一台用来储存照片和视频文件的笔记本计算机。他还花了上十天时间研究了行程,记下了行程中每一个站点的著名景点。“真漂亮!”他说,“这个地方要好好拍一下!”

  在欧洲,这位朋友大显身手。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之外,他几乎都在拍照。坐在大巴上隔着玻璃窗拍,下车后对着景点拍,自拍和与同伴互拍。导游指点的景点拍,导游没有指点的地方,他觉得好的,也拍。短短十来天里,“地毯式拍摄”战果赫赫,共计有好几千张照片。在回国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闭门不出,在家里整理照片,分门别类,给照片命名,用PHOTOSHOP修饰……他让我看他的照片,而他自己却不时地发出惊叹,仿佛是第一次见到照片中的场景。事实上,他已经不记得究竟到过何处,也不记得照片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在怎样的情形下拍摄的。有时他会打电话询问我,他照片中某一建筑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建筑。的确,他的整个旅游过程都在拍照,根本就没留心观看所到之处的情形。只是等到他整理照片的时候,旅游才真正开始。

  旅游让他收获了一堆照片,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世界是为一张照片所准备的。这位朋友占有了这些照片,或许,他通过这些照片,象征性地占有了照片中的景物。但在他靠不住的记忆里,这些景物与其他任何陌生的照片一样,仅仅是一种“象征”的存在。在具体的旅游过程中,他的真身似乎并不在场,只有照相机镜头代替他,而他仅仅是相机的支架而已。而在照片中旅游,似乎比他的真身在现实中旅游,来得更为真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