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贼》与非人道的制度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我爱看的电影

  林达 著名作家

  故事发生在过去,却不是历史片,而是有关生命,有关爱恨情仇、背叛忠诚。从一个六岁孩子眼睛看出去,串起的故事,交织着人性的永恒主题。

  我非常喜欢俄国的《贼(The Thief)》。它在1997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没有拼过荷兰的 《角色(CHARACTER)》,可它实在很俄国很动人。

  编剧和导演是Pavel Chukhrai一人。在威尼斯电影节,Chukhrai说,见到从小仰慕的大导们,兴奋莫名,再说,他们还使劲夸他了。故事发生在过去,却不是历史片,而是有关生命,有关爱恨情仇、背叛忠诚。从一个六岁孩子眼睛看出去,串起的故事,交织着人性的永恒主题。

  故事不复杂。1946年,二战阵亡士兵的妻子卡嘉,在荒野中生下遗腹子。六年后,她带着儿子萨尼亚,在火车上遇见了高大英俊的红军军官托杨,一见钟情。三人组合像是个家庭,随托杨租房,住进了大杂院似的公寓楼。导演细致地描绘三人关系互动:热恋的卡嘉,有了新父亲的男孩,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托杨。一天,托杨宣称要请全楼邻居一起看马戏,又在中途悄悄离场。卡嘉认定托杨是回去和漂亮女邻居偷情,她怀着被嫉恨切割的痛楚,准备确认后就带儿子离开。卡嘉把儿子留在楼下,怀着决裂的准备上了楼。

  做梦也没想到,她撞上的是正大肆洗劫四邻财物的托杨。他是个贼。显然,他打算得手后就独自远走高飞。面对意外情况的紧急,托杨邀卡嘉一起走,她心慌意乱,理智地拒绝挡不住感情依恋。最终三人组合没有打破,他们匆匆逃离。

  下一站,是美丽的黑海边。又是租下新家、偷盗戏剧的轮回,可是,卡嘉已不是原来的卡嘉。她仍深陷爱情,可理智在时时提醒托杨的罪恶、谎言和背叛。她醉酒、顶撞,和托杨打架,从灰姑娘变成女人。可并不意味她能够从中自拔。最后,她下定决心在托杨再次作案时,带孩子离开。她明白托杨有冷酷的一面,骨子里他只爱他自己。可是,他对卡嘉母子,并非了无真情,共患难经历已经把他们浇铸在一起。卡嘉希望托杨改变,和自己正常过日子,惯贼托杨说,这是我的生活。分手一刻,冒出来的唯有难舍难分的感情。

  拖延导致托杨未能及时脱身而被捕。卡嘉母子留下来,想救出托杨。托杨被判七年,押解那天,生离死别。萨尼亚情不自禁追着囚车,第一次大叫“爸爸”。此前,萨尼亚常常看到生父幻影,此后,生父再未现身,萨尼亚认为自己是“背叛”。

  卡嘉流产去世。萨尼亚进了孤儿院。他一直期待托杨来接他。有一天,他撞见了托杨。为了拢住身边正在吃醋的女人,托杨用亵渎的语言解释和萨尼亚母亲的关系。夜晚,当托杨故伎重演,背着偷来的大包扒上货车,跟踪而来的萨尼亚,一枪撂倒了他。

  多年后,已是苏联军官的萨尼亚,误认一个濒死的醉老汉是托杨,他紧抱着呼喊托杨,无意识潜藏的情感,瞬间迸发。

  影片虽是个人故事,时代感很强。尤其是托杨被捕后的囚徒转移一场,画龙点睛。背景非人道的制度,一览无余。(5)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