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书评周刊·在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书评周刊·在读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徒手读《太平鬼记》

尚思伽 繁花盛开的独家“历史”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太平鬼记》

尚思伽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细读短篇小说集《太平鬼记》,深感惊骇和诧异,仅有十六万字的篇幅却给人博大绵延的阅读宽度,翻阅时总有一种身置历史现场的触摸感,好像有名有据的一桩桩历史事件就是这样实时发生和演变的。这部短篇集应该说是国内小说创作中最为奇异的作品之一,它的出现打破了多少年来文坛存在的“历史短篇写作荒”现象。

  作家们都愿意以长篇巨制去展现历史恢宏的场景,却怯于短篇的写作,从根本上说确实操作有难度,吃力不讨好。尚思伽一向喜欢文史类的东西,多年沉湎于此心得颇多,但动手写短篇却是要具备相当的勇气和学识储备,需要锻造不一般的独家“历史感”。

  以前人们写孔子的去世场面,总是带着一种神圣的敬仰之情。而在尚思伽的笔下,《君子》中“孔子弥留”只是成为重要的活动背景,却给了诸位弟子充足的展现时间,有胆怯,有自恋,有拆台,更有算计,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委顿和琐屑一一在目。作者的白描见出功夫,在不动声色中细腻地勾勒了群体像,或许这种不堪就是最接近历史的一种实景,在以后漫长岁月中不断得到反复印证,使孔子众弟子有了中国最早的集体原罪感。

  我个人喜欢《知音》的表述框架,师傅、高师伯和荆轲之间流转的凄切故事令人感喟,荆轲的一句“赞美”式玩笑话,却毁灭女师傅完整的一生,正像高师伯所愤懑的那样:“天下最美丽最灵巧的手,盛在玉盘里,血还没有干,就端在他面前了。”我以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晦暗阴毒的节点之一,固然有太子丹的专制、草菅,但所谓“英雄”荆轲的人性缺失也是显明的。高师伯经历了易水河畔诀别的一幕,也经历了后几十年的坎坷,他才能由衷地道出对荆轲的贴身评价:“这个快活的、为所欲为的混蛋。”古往今来,没有人用这样凄美的文字全新诠释了荆轲、高师伯的故事,因而《知音》所到达的历史深度是从未有过的。

  项羽乌江自刭之际,看见汉军中的故人吕马童,言愿以己之首助其封侯,马童掉首背之。这个细节在史书中简单地露了一笔,尚思伽却没有忽视这样轻微的一句交待,由此深挖,竟然掘出一口沉淀淀的历史古井。《万人敌》就是这口历史古井的纵深图,“吕马童等人毁尸封侯能否安享天年”成了一道迷离的历史悬疑题。在《史官》一篇中,作家写出一个名叫“史苏”的史官竭力称职而又不得力的挣扎史,正好回应《万人敌》中无法一一破解的历史谜团。《太平鬼记》的过人之处,就是在于这种深入探究的文学创作过程,让历史变得异常简单而又繁花盛开。

  书中每一篇似乎都有我们相熟的历史人物的缓慢出场,闪现我们习以为常、教科书式的历史片断,但这些旧事一经作者的重新描述、铺排,却会引来人们的一片惊呼小叫,原因在于这些异样而又平实的人物面貌罕见地显示人性的险恶和历史的诡诈。《太平鬼记》的文字善于营造氛围,摹画历史枝叶精当,感染力十足,这都是读者可以切身体会到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