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书评周刊·在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书评周刊·在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史》50年,叹息文化断裂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学者发言】

  中华书局近日召开“《文史》创办五十年出刊百辑纪念座谈会”。主编裘锡圭以及蔡美彪、李学勤、楼宇烈、安平秋等《文史》学术顾问,葛兆光、阎步克、王邦维、荣新江、辛德勇等《文史》编委,李零、王素等学者代表出席会议。

  《文史》1962年创刊,确立“崇尚实学、去绝浮言”的办刊宗旨,偏重于资料和考据这一独特风格。并于创刊之时即确立专家评审制度,建立了稳定的外审专家团队,且将这一传统保留至今。饶宗颐先生曾评价:“北京《文史》,允为全国文史方面最具代表性杂志,国外众口一声,共同推许。标准质素之高,稿件审核之严,征引资料勘校之精,无出其右者。”

  北大中文系教授安平秋把《文史》看作是“中国学术发展过程中极具个性也让人感觉希望”的潜行者,历经五十载历史风雨,挺过文化发展坎坷的岁月,一直坚持自己的品格。但《文史》虽是老牌权威刊物,其知名度却与其品质不相匹配。安平秋说,他在北大中文系里提及《文史》,却发现很多老师对它很陌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素认为,《文史》在当下知名度不高,是因为缺乏传统意义上那种博览群书,且注重修身养性的读书人,他以其祖父为例,说自己的祖父是文史爱好者,对《文史》杂志爱不释手,从封面到版权页,读得津津有味。而当下读者常被功利左右,自身文史素养有待提高,所以觉得《文史》高深枯涩。

  北大哲学教授楼宇烈也持相似观点,认为整个社会较为浮躁,而且功利气息过于浓厚,虽然,深入浅出谈问题值得提倡,但浅出的前提是深入,弃专深,而尚肤浅,结果就流于浮躁,致使当下中国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断裂愈加深刻。文载道,史记事,不知事与道,使中国人失却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故而,他也认为中国需普及高质量的文史教育,以弥合与传统文化的断裂。

  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