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张爱玲故居 你的春色不染心境(上)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故人何寂寞(20)

  去上海寻访张爱玲故居,第一站自然是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她在上海住过的公寓不少,也都值得一探,但时日最久、故事最多的当数这里。

  □叶克飞(专栏作家)

  她在这里写下了《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封锁》、《花凋》等,还有我最爱的《金锁记》。也是在这里,她与胡兰成相识相恋并结婚。

  常德公寓当年名叫爱丁顿公寓(也译作“爱林登公寓”),是当年这条路上最高的建筑,恰在十字路口,楼高七层,意式风格,墙面为淡淡的粉色,乍看上去还有点偏黄,中间有暗红色竖纹搭配,尽管重新粉刷过,仍可见墙身的斑驳,最抢眼的是每户的阳台,两翼对称伸展,尽头为椭圆形。公寓大楼前是一排法国梧桐——那恰恰是张爱玲所描绘的情状。

  那时,张爱玲与她那位著名的姑姑张茂渊住在一起。两人各居一室,有自己的卧室和盥洗室,中间有厨房相连,要见面开门即可,但若不想见面,也可从消防门进出,可算各有私人空间。她们的经济也各自独立,自己赚钱分摊房租和水电等开销,我喜欢这种看似无情的分明——人与人之间若想持久,财务就必须分明,所谓“谈感情不谈钱”,是指彼此不计较,但绝不等于财务可以不清晰甚至一团糨糊,金钱最易惹误会,算得分明反倒免除后患,有助感情的长久。

  她们也住得长久,1939年搬入这爱丁顿公寓,起先住在51室,1942年搬入六楼65室,一直住到1947年。

  张爱玲曾写道:“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我也爱“逃世”这二字,而且极赞同她的说法。真正的隐居是心灵之隐,与身在何处、是否享受物质都不冲突,张爱玲不做姿态,却比任何人都更有姿态。

  她在常德公寓的生活极是惬意,每日有人送报送牛奶,洗澡有热水,家务和煮饭都有佣人操办,周瘦鹃曾写过她的客厅,“乘了电梯直上6层楼,由张女士招待到一间洁而精的小客厅,见了她的姑母,又指向两张照片中的一位丰容盛髻的太太给我介绍,说这是她的母亲。茶是牛酪红茶,点心是甜咸具备的西点,十分精美,连茶杯和点心碟也都是十分精美的。”

  她也做到了逃世,极少出门,直到与胡兰成热恋后才有露面,以至于这几年间,除了诞生了一部部作品之外,很难寻得她的其他记录。据说,她连人都不愿见,有人来访,她甚至会自己站在走廊里隔门回答“张爱玲不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