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舆论的蛰伏与唤醒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舆论场

  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能死灰复燃。最有可能的还是问题,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它就会像关节炎,每到气候变化就会发作。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复旦研究生黄洋遭投毒一经曝光,舆论中很快高频率地出现这样一个生僻的字眼——“铊”,这个刺痛人们记忆的字,褪掉了它的金属偏旁,换上了“虫”的部首,于是一条蛰伏了近20年的蛇,吐着信子,游进了2013蛇年的四月……

  朱令事件曾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轰动全国,但随着案件侦破不了了之,舆论的触觉像朱令身体的知觉一样,慢慢钝化,偶尔的几次舆论反复,只不过掀起些许微澜,朱令身体每况愈下,与对她的捐款状况恰成鲜明对比,直到黄洋事件爆发,朱令的悲剧命运再一次唏嘘了中国。

  不要责怪舆论的势利,舆论同情的爆发与舆论冷漠的积淀,都和舆论的正义无关。舆论是一种“动物”,它有着自己的丛林法则与行动轨迹,它不被人控制,又被许多力量所左右。一个舆论到底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很难用数学模型来精准计算,但一个舆论在沉寂后又突然爆发,一定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舆论问题的解决,是舆论消失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舆论议题,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大多数民生问题属于舆论生命周期较短的一类,主要原因民生议题一般比较具体,比较容易短时间解决,而那些长时间也无法解决的民生议题,因为解决遥遥无期,不容易形成大规模舆论。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家庭装电话供不应求,装电话要开后门,屡屡成为舆论监督的对象,而电话初装费的收取更是成为舆论穷追猛打的话题,电信部门被诟病为人们买鸡蛋还要自己掏钱买母鸡和付饲料费,但是,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和电信产业的发展,轮到电信部门向用户推销产品,预付话费送电话机、送手机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初装费等等舆论议题再也没有出现。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凤凰古城门票收费项目尽管弄得满城风雨,天下抱怨,但不久以后,一定会慢慢平息,除了再发生偶然事件,舆论不会再反复,多少景点在涨价前被批得体无完肤,提价完以后过了几年,大家也就习惯了。

  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能死灰复燃。一个过去的舆论议题重出江湖,一定和今天的舆论环境的某个要素具有相似性,或者时间、或者地点,或者人物,或者情节,当然,最有可能的还是问题,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它就会像关节炎,每到气候变化就会发作。不过,仅仅有相似性还不够,舆论议题的东山再起,还需要一个节点,类似江河里的巨石,激起浪花。这个节点,有时候是一个突发事件,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日子,比如纪念日。

  舆论的真正高手,绝不是只会打目前的舆论战,他一定懂得蛰伏在地下的舆论议题,哪些需要唤醒,哪些需要防范,哪里是它的矿藏,哪里是火山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