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不退让法”会不会退让?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国际观察

  今年2月,手无寸铁的美国17岁黑人少年特雷沃恩·马丁在佛罗里达州遭遇白人协警齐默尔曼,后者认定前者“形迹可疑”,将之开枪射杀。事后佛罗里达警方援引“不退让法”,支持齐默尔曼的“正当防卫”自辩,拒绝将之逮捕。当地时间7月13日,齐默尔曼最终被判无罪开释。

  这起案件迅速在美国社会和网络引发强烈关注和巨大反响,在彻查期间,曾有多达200万以上签名,要求严惩凶手,而最终判决结果则引发许多人示威抗议。不少示威者打出“种族歧视”和“执法者枉法”的抗议标语,并对陪审团构成和陪审员遴选提出严重质疑——6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中白人有5名,占绝大多数。

  正如一些观察家所指出的,种族情绪和社区割裂,一直是美国以及与美国类似的移民国家社会治理的死结。不论是联邦政府,还是佛罗里达州政府,都不会认同示威者的“种族歧视”抗议,否则带给他们的麻烦将远大于利益。在这方面,退让的余地几乎没有。

  抗议“执法者枉法”的声音同样高涨,其中焦点则是“不退让法”。所谓“不退让法”,即公民有权在担心遭受死亡或伤害威胁时,使用致命武器自卫,在此情况下致伤或致死将被视作正当防卫。

  “不退让法”在美国多个州被定为州法规,但自出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正如许多观察家所指出的,“不退让法”之所以一方面饱受争议,另一方面却在越来越多的州获得生效,关键在于其迎合了美国公众的不安全感和自卫需求。既然一再发生的恶性枪案、校园枪案,对“禁枪”都推动有限,仅仅一个齐默尔曼案件,恐怕也很难令“不退让法”去“退让”。

  美国的问题只能通过美国的逻辑去解决。一如当年“辛普森案”最终以民事裁决的重罚,平衡了刑事判决中陪审团因素所致结果的冲击效应,齐默尔曼案件恐也将走上民事诉讼的途径,且民事诉讼的结果,很可能与刑事判决背道而驰。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