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能否长住“肯德基”?

2013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近言远旨

  孙志刚事件之后,救助系统中与收容人数相关的牟利行为没有了存在的基础,那么,反过来看,就存在减少服务的动机,如何能监督救助系统更好地、更积极地提供服务,就是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在朝阳区一家肯德基中,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名女婴在店铺角落里的四人座位上安了家。这对来自湖北的母女来北京寻亲,从今年7月初便开始宿于肯德基内。肯德基的店员也不驱赶她们,这对可怜的母女就一直这么住下来了,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其实,这个现象,对于国内两家洋快餐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在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店面中,很多人只点一杯饮料,甚至什么都不点就长时间呆在餐厅里,这些人有学生,有白领,也有衣衫褴褛者。而随着24小时营业的推出,晚间的洋快餐也成了城市流浪者偏爱的地方。

  这个现象背后的实质是,私人商家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公共空间服务。

  现代商业社会中还存在类似“公共空间”,但实际却是私人空间的区域。比如商店就是很典型的类似公共空间的私人空间:所有人可进入、可游玩而不购物,但违反商店拥有者意志的活动会受到制止。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典型差异,可进一步由“一个街心花园的长椅”与“一家街头咖啡厅的座位”的比较来阐述。前者人们不用花费、不受时间限制、准许自携食品和饮品、衣着无限制,后者人们须消费、有时间限制、谢绝自带饮料,也可能对着装有要求,要求衣冠整洁。

  洋快餐为了进入亚洲市场采取了为顾客提供公共空间的策略。麦当劳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没有妨碍到其他顾客,公司规定店员都要容忍,不会让顾客离店。所以,虽然对于“麦难民”,店员有抱怨,但出于公司规定,他们也不会赶走他们,仅仅对其一些行为,比如躺着睡觉,在高峰时占用多个桌椅,进行规劝。

  私人空间承担公共空间作用,对于经营者来说,的确会有一些利益,比如,产生一些潜在顾客,或者形成好的企业形象。餐饮业竞争激烈,注重品牌形象,快餐业两强争霸之下,产生了提供公共空间的策略并不奇怪。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怎么做、做什么,自有他们的理性考虑,社会给予这种富有责任感的行为以溢美之词,也是正常的舆论反应,可谓善有善报。

  但另一方面,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流浪者在洋快餐内过夜,甚至长期住宿,虽然洋快餐们容忍这种行为,其容忍也有潜在的回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流浪者会对正常进餐的顾客形成侵扰,而且还存在更大的潜在人身威胁。

  掌握着巨大公共空间资源的是政府,有责任给流浪者提供帮助的也是政府掌管的救助系统,而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救助站的地理分布。

  流浪者依靠繁华的城市而活着,白天多在城市繁华地段活动、乞讨,他们显然不会放弃这笔收入,如果救助站地处偏远,来去的路程就成为一个隐形门槛。而且,进到救助站之后,存在一系列的拍照、填表、登记、晚上不关灯、随时被监看的规章制度,对于流浪者而言,达成吃饱、睡暖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来去自由”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打折,所以,即使救助站还能提供洗澡、食物,他们也情愿选择洋快餐店。

  虽然这些规章制度的确防止了福利被滥用,保证了救助站内的安全,但从救助站系统的组织动机看,繁琐的文牍手续、纪律限制的背后,很难说不存在“内部人控制”之下所追求的降低入住率和事故发生率,从而避险、免责。

  孙志刚事件之后,救助系统中与收容人数相关的牟利行为没有了存在的基础,那么,反过来看,就存在减少服务的动机,如何能监督救助系统更好地、更积极地提供服务,就是政府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刘远举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