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杨飞:我不愿把不正常的事情当规则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对话当事人

  新京报:你当时发长微博会想到造成什么影响吗?

  杨飞:完全没想到。我当时发微博就是一种私人性质的,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我这几十年都没有这么出名过,完全超乎预料之外。

  新京报:那现在对你个人工作生活造成影响了吗?

  杨飞:肯定是有造成影响的,我们院领导前天还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事让他觉得很被动。也有不少朋友打电话给我,不过主要还是对我表示支持。

  新京报:有不赞成你的人吗?

  杨飞:肯定是有的,网上的评论我也看了,有很多人质疑。

  新京报:网友质疑,你提到论文的问题,是不能写还是不能发?应该不是所有的杂志都要钱才能发吧?

  杨飞:很多人说我的写法是科普,其实改成论文的形式完全没有问题,我都可以马上改的。我也知道有几家顶级的期刊杂志是不要钱的。

  新京报:那你努力过吗?

  杨飞:我觉得我水平不够。

  新京报:那你为什么要质疑这种考核机制呢?

  杨飞:因为我觉得是不合理的。那些顶级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是有限的,即使教授也不一定都能发表,如果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发表论文,并以此作为考核标准,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也必然会导致有人会用钱来买版面发表论文。

  新京报:我看到网上有人评价说你不适应这种社会潜规则。

  杨飞:关键问题是,大家把不正常的事情当做规则了,那么我为什么要适应它?

  新京报:你热衷的似乎是摄影,很多人质疑你在经济学和低碳研究领域是否真的专业?

  杨飞:专业的确谈不上,但我对这些还是很感兴趣的,连我都能看出一些研究不像话,那些专业的人又到底在做什么呢?至于说摄影,这个我的确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你也知道,大学老师本身就很自由,也有很多老师自己做些别的事情。

  新京报:有人说你是理想主义者,有人说你是堂吉诃德,你自己怎么看?

  杨飞:说到底就是非主流呗。我妈也这样说我,说别的老师都在搞科研,别人干什么你干什么呗,但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都四十二岁了,其实就是个“老顽童”,只不过是坚持一些自己的东西罢了。现在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谁有钱谁就是大爷,这种价值观我很不认同。我觉得人总要认真做事,能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那样才值得认同。

  新京报:那你怎么看那些妥协了的同事和朋友?

  杨飞:他们也是无奈,我能理解。他们都是拖家带口,混口饭吃不容易。如果有人说,要么交3000块钱发布论文,要么没有饭碗了,怎么办?肯定交钱啊,生存的压力在那里。

  新京报:很多人在你身上赋予了一些意义,譬如以一人之力对抗高校体制之类的,你怎么看?

  杨飞:其实很多人都做过这种事啊,我不可能是第一人,只不过我是彻底撕开了皮。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只是他们希望有人能说出来,我也只是说出了很多人想说的,这几天我很多同事朋友打电话给我,他们很多都是极其认同我的。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高校老师是精英分子,是要教书育人的,你都公开造假了,还怎么去教育孩子们呢?

  新京报:按照你的想法,高校应该是怎样的考核制度呢?

  杨飞:我在那封长微博里也写了,我希望的是建立无门槛的无纸化论文发表体系,譬如由教育部牵头设立全国科研论坛,老师可以实名注册在上面发表论文,因为是一个公开的交流平台,公开造假的难度会提高,这样也有利于一些老师能真正发表一些高质量的论文。

  □新京报记者 兰燕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