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想象2014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想象2014
上一篇  下一篇

莫对教育管得太具体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受访者:吴非(知名杂文家,南京师大附中教师)

  新京报:2013年,你认为个人最值得记录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吴非:是家中老人患病去医院就诊并住院,从而更深入地观察了医院的各种状况,没想设备更新而积习未改,一切变得更加困难。在大城市,就诊如此麻烦,那些外地患者,任人驱遣,听天由命,病人能被安排睡在医院走廊上也要感激涕零。医生护士也有说不完的苦衷,那些冷脸也是有来由的。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其实是社会保障制度有问题,再不改革,我们不可能自称文明社会。

  新京报:2013年,哪个公共事件让你难以忘怀,为什么?

  吴非:霾。我不认为是自然灾害,也不认为是事出偶然,这是社会事件,是人祸。几十年的一味追求高速发展,无视生态变化,听不得不同意见,压制不同声音。其实,一直有声音在呼吁重视保护环境,呼吁不追求牺牲人民健康、牺牲子孙后代福祉的GDP。我在那个晴天的下午4点,看到太阳成了暗淡的一角钱硬币,不禁悲从中来,这是谁作的孽啊?真的是因为炒菜吗?我感到忧虑的,是在很多年里,执政者对那些理性的呼喊充耳不闻,他们的声音无法成为舆论主流——甚至一直有人认为他们危言耸听,千方百计湮没他们的呼喊。终于,我们失去了晴朗的天空,人们开始以能吸到一口新鲜空气为奢望。我们不要忘却那些曾对着一片赞歌声愤怒叫喊的人。“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中国社会不能总是靠亡羊补牢,应当鼓励并倾听盛世危言。

  新京报:2014年,你个人有什么设想?

  吴非:继续读史书。

  新京报:2014年,你对公共生活有哪些期待?

  吴非:希望教育体制的改革能有主动措施,不能等出了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有釜底抽薪的举措;教育是“慢”的事业,但教育改革不能慢慢来,2014年,希望至少能拿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方案让社会讨论。教育的“办、管、评”不能由着一家说了算,政府要“少管多帮”,管得太具体,扼杀创造性;评价体系要多元客观,不能只比升学率。教育界也要打假,要揭露那些欺世盗名的假典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读书思考之风,让学生跟着真正的读书人在一起学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