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民众呼吁多“埋”钱到地下、呼吁大力治污已有多年,市长们假装听不见,怕老百姓看不见只是借口,真正担心的恐怕还是“领导看不见”吧!
“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这样的声音。骆建华认为,这也是政府主导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因为投入不足,治理就跟不上(《中国经济周刊》6月3日)。
市长轻轻一句话,引发网上如潮水一般的质疑。虽然新闻中没有点名,但这样的思维,现实中可能还是有些代表性。仅仅因为“老百姓看不见”,就不愿意“干这个事儿”,未免太过于短视了。
地下管网究竟有多重要,该不该“把几百亿埋在地下”,只要看一看每到雨季,很多城市纷纷“看海”的景观即可明了。至于时下国内很多地方“有水皆污”的恶劣水环境,同样是拜治理不力所赐。这边厢,生态环境千疮百孔,已经严重影响到民众的生命健康;那边厢,市长却还在为花了钱无人看见纠结。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重地上、轻地下的“面子政绩观”,并不可取,也不可能行之久远。
一者,城市频频发生的内涝、“地陷陷”等危机,以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治理困境,都在倒逼城市管理者改变以往的“面子政绩观”,开始重视城市的地下建设。那种只图外表光鲜,罔顾地下管网;强调任期政绩,缺乏长远规划;急功近利、长官意志……很难再有市场。再者,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也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城市政府的相关责任。
除了不合理的政绩诉求之外,市长一番话还暴露另一问题,几百亿怎么“埋”,俨然成了“我”的事——一个市长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决策权力?
公共财政来自民众,当然应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支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安排,预算审批要公开透明,依法进行,且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在这个过程中,市长可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但却不能完全取决于市长。但现实中,以往那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关门决策、封闭运行。民众都不知道政府有多少亿,决策不透明、账目不公开,几百亿若稀里糊涂地“埋在地下”,老百姓确实可能有意见。但这个意见并非是反对治污,而是对信息公开的不满。
所以,如果市长真的是担心老百姓“看不见”,那完全可以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在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中,经由补充、纠偏甚至否定,以实现科学决策。事实上,怕“老百姓看不见”可能只是借口,民众呼吁多“埋”钱到地下、呼吁大力治污已有多年,市长们假装听不见,真正担心的恐怕还是“领导看不见”吧!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