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给央企“瘦身健体”明晰具体时间表,配合社会资本也将被允许参与到央企的结构调整与重组当中,这就相当于在“瘦身”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监督,也不失为防止反弹的有力举措。
据报道,李克强总理近日为央企“瘦身健体”计划列出了时间表:在两年内压减央企10%左右的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用3年时间处置央企子公司中的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压缩到3至4级以内,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今明两年使亏损子企业亏损额下降30%,亏损面缩减30%;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
“瘦身健体”是李克强总理为前进中的央企改革开出的“主药方”。他在5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直言不讳指出,“我们要央企干什么?不是为了和民营企业抢饭碗,而是要在基础行业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下工夫,要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啊!”这也点出了推进央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指向:对于日趋国际化的中国市场经济来说,我们的经济到底要央企干什么?
一般来说,在类似电力、交通、自来水等关系国家战略的行业,央企有其存在必要性,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安全还是对市场价格稳定都有积极作用。如在新加坡、法国、意大利这些发达国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多半都是由国有央企掌握。每当世界经济发生较大波动时,这些企业作为同时具备政府信用和商业运营双重身份的公司,常常有助对冲国际市场的外部效应,增强整体经济抗压能力。
但与我们一般对央企的认识有很大差异的是,这些国家的国企经营效率相当高,以新加坡的淡马锡国家控股为例,成立30年来,其经营业绩是净资产收益率年平均超过18%,给国家股东的年分红平均超过6.7%。究其原因,在于淡马锡模式中的国企,所有人和经营人分开,并具备有力的第三方监督,这就有效规避了国内央企今天减明天增的“减肥难题”。
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知道,瘦身的真正阵痛,发生于防止体重反弹的过程中。央企改革也是一样的道理。多年来,决策层对于央企摆脱臃肿,不可谓不殚精竭虑,整体经济也在此过程中付出了相应代价,但央企在发展中仍很难避免减重后又遭遇反弹的焦虑。
而今,李克强总理给出了防止反弹更为坚定的方案:明晰具体时间表,配合社会资本也将被允许参与到央企的结构调整与重组当中。这意味着,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会有明确时间安排,而混合所有制的推进,意味着董事会模式、国企出资人与经营人角色分开,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将成为改革方向。一旦企业的发展开始拥有专业经理人,还能拥有多个出资主体的股东大会监督,这对央企规范无疑大有益处。正如减肥过程中,靠自制力很难,而若有教练第三方监督,瘦身过程会科学顺利得多。
目前,央企中已经在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的步伐,这从出资人角度上来看无疑是“合并同类项”、避免无意义竞争的有效模式。央企之间兼并重组,不仅仅能够使得央企的冗余部门得以在重组过程中调整甚至清除,更意味着减少监督下达的环节,未来央企面临的来自国资的监管约束将更为直接。而这都将是防止瘦身后反弹的重要途径。
对于本身具有国有资本属性的央企来说,其商业运营的首要目的当回归为民生计、为国家虑。李克强说,央企重组不会出现新垄断。而对于那些竞争性强的非自然垄断领域,央企不妨有序退出,这是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加分项。
□边际(财经评论人)
相关报道见A1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