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应忘记的三条救市教训

2016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救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的指数甚至仍然还在2850点这个前期的救市底部运行,市场仍然萎靡不振。

  回顾过去的这一年,股市暴跌行情带给投资者的伤害是巨大的。用数字说话,在过去的一年里,A股股票市值蒸发了约24万亿元,持仓投资者的人均损失接近47万元。而用事实说话,面对暴跌中的“千股跌停”,投资者割肉出局的机会都没有,投资者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以每天10%的速度消失,而配资、融资炒股的投资者更是眼看着自己的账户被暴仓。恐惧在投资者中间传递着,投资者甚至都有“心死”的感觉。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投资者当时的心情。

  证监会与高层也尽力了。不仅叫停了新股发行,叫停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而且还调动了万亿计的资金,真金白银地救市。但救市的整体效果却并不佳,除了防范住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未能发生外,就股市指数而论,伴随着救市的过程,股市指数却在节节走低。可以说,救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的指数甚至仍然还在2850点这个前期的救市底部运行,市场仍然萎靡不振。救市为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个人以为,有三条教训是值得铭记的。

  首先是救市不能犹豫不决,心存侥幸心理。就A股市场的大救市来说,显然是有些犹豫不决与心存侥幸心理的。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救市开始之初,证监会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直到7月3日,证监会仍然还在安排新股发行。又如在经过首轮救市之后,在救市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情况下,又仓促收兵,表示证金公司“一般不入市操作”,股市因此失去了主心骨,又开始了第二波下跌。

  其次,救市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救市需要对症下药。对于这一点,A股市场留下的显然又是教训。针对暴跌过程中出现的“千股跌停”局面,为减少股市震荡,减少“千股跌停”局面的出现,管理层很仓促地推出了熔断机制。但遗憾的是,熔断机制不仅没有起到减缓股市暴跌的效果,相反变成了助长股市暴跌的凶器。推出首日即1月4日,股市即遇千股跌停,并触发熔断阈值而提前收市。1月7日A股交易时间甚至只有15分钟左右就早早收市了。原本为了抑制暴跌而推出的熔断机制反而助长了暴跌,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在1月7日下午又匆忙叫停了熔断机制。

  其三,救市措施要有瞻前性,要与治市相结合。在这个问题上,A股救市的教训在于,救市的措施只顾眼前,没有考虑到长远。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证监会基于维稳的需要,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半年不减持。虽然从当时来说,该项措施对维稳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没有考虑到治市的需要,没有从根本上规范限售股套现的问题,结果进入2016年,在“半年不减持”规定到期之际,大小非套现预期再起,结果引发了股市的第三波下跌,原来的维稳措施反成了助推股市下跌的因素,这个教训无疑是深刻的。

  □皮海洲(经济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