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深海浩劫》告诉你,原油泄漏是一场“人祸”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深海浩劫》尽力重塑着每一个出现在那场灾难里的普通石油工人。

  【今日看片】

  尽管电影清晰地告诉观众,这场“深海浩劫”是一场人祸,事件的罪魁祸首、英国石油公司代表却被幸运撤诉。根据最近的新闻报道,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六年之后,英国石油公司成功扭转前三个季度连亏局面。历史似乎告诉我们,资本逐利的本质,不会因为其给人类带来的任何灾难而改变。

  电影呈现了新闻事件背后的普通人

  《深海浩劫》改编自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由导演彼得·博格执导。

  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给隔着一个太平洋的我们的印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最高时每日一百万加仑的泄漏”、事发海域脆弱物种的灭绝……那燃烧的、漂满浮油的海域图像也曾长期占据过新闻的头条。然而我们看不到身处石油钻塔“深水地平线”号的工人,看不到他们那一刻的绝望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在那场牵动全球的灾难中,他们似乎隐姓埋名。

  这部电影的主角,正是这群普通人。《深海浩劫》尽力重塑着每一个出现在那场灾难里的人,将他们模糊的面孔一一呈现。影片开始以工程师麦克的家庭生活为例,讲述这些普通人除了亲历灾难者外的日常——有着美满家庭,有一点强迫症的丈夫、父亲;在钻塔里唱着将歌词改为“money money”的歌曲、期盼着赶紧收工回家的工人;为了钻塔安全与高层叫板,在灾难发生后仍坚守岗位的主管……

  导演对叙事逻辑有强大把控

  这部影片的故事框架与讲故事的方式与《完美风暴》《怒海救援》等同类型题材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在电影前半段铺满足够多的细节、日常,然后灾难在预料之中到来。好莱坞的商业类型片最为人诟病之处,就是片面追求视觉奇观而忽视故事的叙述,相似的特效充斥着不同的影片,一顿狂轰滥炸后没人记得电影到底讲了什么。而《深海浩劫》在保持着好莱坞A级制作特效、大场面高水准的基础上(《变形金刚》团队制作、主创真的搭了一个石油钻塔),对故事逻辑的把控可谓用心良苦。

  导演在影片中表现出了对“类比”这种修辞手法的狂热——麦克的女儿为完成学校作业,用灌装可乐、管子与蜂蜜作为石油钻台的介绍,并最终以可乐冲破蜂蜜,爆炸性地喷出易拉罐,也暗示着“深水地平线号”的前景;平台安全监管员安德莉亚谈起自己火花淤塞的老爷车后,紧接着海底涌出泥浆的钻杆画面,暗示着石油钻塔已经如同安德莉亚的车一样出现了问题;麦克面对英国石油公司高管维德林的“招安”时,讲述自己把手伸进洞穴抓鲇鱼的故事,提醒对方不做充分准备就开采深海石油,必定会被反咬一口;平台爆炸的那一刻,被冲进控制室的沾满泥浆和石油的海鸟,意味着平台内的人们也将如此无助而可悲……还有城市灯光与黑暗海洋、家庭环境与石油钻塔、慷慨就义的工人英雄与临阵脱逃的英国石油公司高管等对比。

  反思却不一定能带来改变

  如果撇开墨西哥原油泄漏这一真实事件背景,《深海浩劫》或许难以被视为一部成功的灾难类型片。因为它的叙事方式并不讨巧,前半小时完全是对于石油工人这一职业的纪录片式呈现。加之这个职业并不为人所熟知,有许多和石油勘探、开采相关的专业术语,老实说并不有趣。相比《泰坦尼克号》游刃有余地用一个爱情故事作为切入点,《深海浩劫》实在太宏观了。

  然而,这部影片又不单单是灾难类型片,它还承担了真实事件记录的功能,二者共同组成了全片,缺一不可。作为一部基于真实事件、带着某种反思意识的电影,多次被使用的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不断提醒着观众——这场灾难是真实的。

  尽管电影清晰地告诉观众,这场“深海浩劫”是一场人祸。在现实世界中,11个工人的生命终结在了墨西哥湾,然而事件的罪魁祸首、英国石油公司代表被起诉过失杀人却又被幸运撤诉。根据最近的新闻报道,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六年之后,英国石油公司成功扭转前三个季度连亏局面,不知道《深海浩劫》的放映是否会对此产生影响。但历史似乎告诉我们,资本逐利的本质,不会因为其给人类带来的任何灾难而改变。

  □陆正韵(北大中文系研究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