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没“聊效”还威胁公开隐私,“心理咨询”岂能恐吓患者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4年花40万却“聊效”甚微,退款就公开隐私录音,这些心理咨询领域的乱象也是在为整个行业抹黑。

  4年花40万进行心理咨询,想退余款却被威胁公开隐私录音。近日,一则揭秘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

  据央视财经报道,许先生夫妇接受心理咨询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其间多次遭遇心理咨询师恶意拖延时长、诱导过度消费的现象,最长的一次竟连续咨询了5个小时。其合同明确写明的征得当事人同意才能录音、录像的条款,也被涉事咨询师视若无物,在其想要退款时,对方竟以公开全部录音为由相威胁。

  心理咨询原本是现代人心理出现问题时的“救命稻草”,如今却被一些不良从业者利用,成为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陷阱,这无疑让人忧虑。

  收费混乱,一小时的费用动辄上千元,价高时长但“聊效”甚微;设置各种消费陷阱,诱导求助者多消费,甚至推销各类培训课程;一些要价不菲的咨询师,甚至未必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准入门槛低,行业从业者的素养也参差不齐,不少培训机构弄虚作假,不少不具备资格资历者通过突击培训就能上岗……

  心理咨询行业乱象频出,不仅严重伤害了相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行业发展也是严重打击。而这种乱象,也是行业野蛮生长、监管滞后的一个缩影,因此,监管发力,培育行业良性发展无疑是对症良方。

  首先,要理顺监管部门间的分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治理,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空白地带。

  此前不少媒体曾提到,心理咨询行业之所以鱼龙混杂、收费混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行业有一定的专业性,在职能管理上尚存在着混乱——心理咨询机构的营业往往只需要到工商部门审批,不在卫生部门监管范围。

  因此,要根治乱象,不妨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规定,明晰行业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处罚条例。如此一来,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咨询师、不靠谱的咨询机构,才能实现精准打击。

  其次,从医学角度针对咨询范围和问诊方法划定明确框架,尽快明确相应的行业标准。这既包括准入门槛、收费标准的规范,也包括提高心理咨询师的报名准入门槛,加强培训市场管理,提高考核难度。对已持证上岗的心理咨询师,也要设立积极有效的考核机制,持续提高专业水准。

  同时,在国考取消的前提下,也有必要完善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加强从业者的自律。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一些心理咨询师擅自扩大服务范围,宣称能够治愈那些本该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的精神障碍类疾病,类似虚假宣传、违规从业的现象,在行业准入以及经营范围上,必须有更加明确的标准。

  而铲除心理咨询乱象存在的土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供应端着手,打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让“良币”驱除“劣币”。

  对此,国家层面已有相应政策。去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下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到,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

  4年花40万却“聊效”甚微,退款就公开隐私录音,这些心理咨询领域的乱象也是在为整个行业抹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消除此类乱象,一方面要从监管层面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宜通过加强心理咨询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咨询服务网络,缓解供需缺口,引导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熊志(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