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持续思考的问题
十九世纪和维也纳是我一直关心的主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主动和被动地回答着同一个问题:“十九世纪维也纳崛起的现代生活和市民文化,这些东西和21世纪的普通人之间到底有什么相干?”
我一直希望通过阅读、用别人的声音对它作答。克莱夫·詹姆斯的《文化失忆》刚好帮我做到了这一点。在本书的序章中,詹姆斯讨论了“世界的维也纳化”,给问题的答案提供了最后一环。
在《巴黎城记》《现代生活的画像》《世纪末的维也纳》这三本主题几乎彼此衔接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生活在欧洲的崛起。随着人们离开乡村聚集在城市这片狭小的舞台上,他们想要的其实就是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吃喝、更宽敞明亮的房子、更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世纪末的科学进步给他们带来了供电和煤气取暖炉。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一方面人们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人们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怒。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再到哈布斯堡君主国,每一个统治者都试图依照自己的利益去应对人们的愤怒。它们希望解决眼前的问题,却在不经意间把整个社会推向不可知的未来。
当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滚滚向前,要站稳脚跟的并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共和国总统。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一个新时代正在来临,他们的躁动、焦虑和惴惴不安,支配了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艺术。
当整个世界都纷纷走上十九世纪欧洲道路的时候,维也纳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他们的文化被打破,他们的社会被摧毁。那些曾经在维也纳不安地思虑着未来的人们,被迫流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于是,当这些人在全世界教书、写作、拍电影、甚至看道具仓库时,他们实际上在不经意间把维也纳的文化带到了全世界。维也纳为整个世界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个成熟方案,这就是“世界的维也纳化”。这是对“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 值得关注的图书
李双志的《弗洛伊德躺椅与尼采的天空》是一本非常有野心的著作。它讨论了西欧兴起的颓废文学是怎样扩散到德意志,在柏林、维也纳和慕尼黑开花结果的。而且,他还分别从这三座具有代表性的德意志城市的社会环境出发,比较了西欧颓废文学在德意志的不同演变。
艾力克·肯德尔的《启示的年代》是同主题下一本具有颠覆意义的书。作者是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他从脑科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世纪末的维也纳的艺术、思想和文化。或许总有一天,脑科学会抛开社会和历史学者,去独立地解释艺术,这是一个惊人的前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