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直播经济不容盗播“李鬼”兴风作浪

2025年03月26日

  直播间向“家人们”卖力推销商品的主播,竟然也可能是假的。据报道,近日,记者观看多场直播发现,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盗播现象,不少直播间被盗播后售卖山寨货,消费者买到问题商品后往往会找被盗播商家维权。而真正的始作俑者——盗播他人直播视频并售卖山寨货的人却躲在幕后,继续做着一本万利的生意。

  盗播者这般拿来主义的做派,以他人的图像资料为自己的山寨货背书,违背了基本的诚信原则,不仅涉嫌侵犯主播的肖像权,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漠视。

  更重要的是,这种通过录制、剪辑,给主播进行AI换脸等各种方式,把他人的直播化为己用的“不劳而获”行为,污染的是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的生态。对此,无论平台企业还是相关监管方,都需积极作为,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不能任由“李鬼”们兴风作浪。

  对消费者而言,在各种障眼法下,就很容易掉入盗播者的陷阱,待发现商品问题时,“李鬼”早已不见踪迹,正版商家却要承受投诉与差评的后果。

  直播经济本就是信任经济,长此以往,直播电商的信任基石就有被蛀空的危险。对此,平台方显然不能袖手旁观。

  一方面,平台对入驻商家需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制度,针对盗播者使用AI录播、镜像翻转、画中画等不同方式“去重”规避监测的行为,相关打假的技术手段也需升级;另一方面,平台之间也需建立“联防”机制,对盗播账号实施“一处违规,全网封禁”。

  当然,相关监管部门也需加大网络巡查力度,对盗播带货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虚假宣传、推销山寨商品等行为,及时进行规制、处罚,并畅通被盗播者、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渠道。

  其实,盗播尽管复制得有模有样,但其“主播”不会与消费者互动这一条软肋,就足以用来发现“李鬼”。因此,消费者在直播间买东西时不妨多留个心眼,多提些问题,对那些在直播间自说自话的“主播”多几分警惕,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踩坑。□流水(媒体人)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 l200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