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点
近日,南京“红老头”事件引起网络关注。流传版本称,一名60岁大爷男扮女装与上千名男子发生性关系,还涉嫌传播艾滋病。一时间,一场网络狂欢被引爆。
但随着通报的出街,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8日通报称,焦某某(男,38岁,外省来宁人员)假扮女性,相约与多名男性发生性行为,并偷拍视频在互联网传播。网传南京60岁大叔男扮女装及与千余人发生亲密行为信息不实。7月6日,焦某某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被江宁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不是什么“60岁大爷”,也不是“与千余人发生性关系”,所谓传播艾滋病云云也无从考证,唯一被认定事实的,是焦某某男扮女装与多人发生性关系,但在狂热的吃瓜心态与灼热的猎奇目光注视下,此事迅速被谣言与流量裹挟,尽管无改于事件本质,却已滑向一场严重偏离事件全部真相的闹剧。
涉两性关系话题向来自带流量与“嗨点”。传播学者邹振东教授提出的弱传播理论指出,舆论传播本来就是避重就轻的,那些简单的、轻松的、娱乐的甚至低俗的信息,从来都比复杂和沉重的话题更容易传播和流行。南京“红老头”事件精准符合这个传播规则,“脐下三寸”的刺激内容,男扮女装的反差设定,轻易撩起了公众的八卦心理。当公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吸附,谣言便也在各个角落里疯长,将事实冲击得支离破碎,难觅踪迹。
所以,在与网络猎奇糅为一体的传播格局中,涉谣传播很多时候已经走向一种无规律、无理性的状态,公众的情绪在哪里,谣言就从哪里产生,并在不断的互动中完成谣言的进一步建构。
要解决网络谣言大肆传播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要对造谣传谣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从源头上减少谣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平台责任的进一步压实。
猎奇与谣言往往是一体两面,“红老头”事件成了最新的例证。后真相时代,任何愚蠢、谣言与阴谋都能找到同伙。公众有吃瓜猎奇的权利和自由,但这份权利和自由,不该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