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未录取学生收到校长来信,拒绝也能充满温情

2025年07月29日

  近日,据报道,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虽然未能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却意外收到了该校寄来的一份“未录取通知书”,内含一封徐扬生校长的亲笔信和一个印有该校校徽的精美小礼物。

  未录取也要通知吗?在国内的大学统招模式下,录取是有排他性的,被一所大学录取了,也就意味着尘埃落定,不需要再通知考生没有被其他学校录取。所以,当考生收到一所大学的来信时,会默认这是录取通知。

  但如果学生申请的是欧美大学,收到校方来信时,并不会默认是录取通知。因为申请制招生模式下,考生同时申请多所学校,而校方无论是否录取,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可以把“拒录信”理解成程序的一部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虽在统招范围内,但又有一点不同,它属于提前批次,不影响考生报考其他学校。再加上香港的大学在没有纳入统招之前,也是申请制或自主招生制,给报考学生回一封信,并不算是很突兀的做法。而且,校方工作人员回应说,他们发的不是“未录取通知”,只是校长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致未录取学生的一封信”的重点不在信息说明,而在于对学生的鼓励。校长以自己年轻时在杭州电子专科学校砌墙当泥瓦匠的故事激励学生们,“今天你与港中深擦肩而过,但只要你优秀,到哪里都能当英雄!”

  这样的回信是教育者与学生之间一次真诚的对话,可以让人感受到,教育不是只属于被录取的人,落选者也应得到尊重;没有录取也不意味着失败,在另一片天地里,依然可以开出花来。

  当然,如何让信件不被误解,对学校来说也可做一些细节上的调整。比如提前在招生流程中就提示,录取会寄通知,不录取都会寄一封信和小礼物,甚至设置一个选项,由考生自主选择是否愿意收到未录取回信和纪念品,给予尊重也更显体贴。

  久而久之,这样的仪式将融入校园文化,成为学校温度与格局的象征。毕竟,真正有担当的教育,会尊重和鼓励每一位追梦人。□马青(媒体人)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