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核心CPI温和上涨,消费向好积极信号

2025年10月21日

  ■ 社论

  核心CPI温和上涨,不仅反映了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成效,也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动力。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份上涨1.0%,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核心CPI温和上涨,不仅反映了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成效,也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动力。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稳增长、促民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不足已成最核心矛盾之一。而CPI指数长时间在低位甚至负数区间徘徊,使得国民经济的通缩隐忧初现。

  正因为如此,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抓手之一。事实上,9月份CPI环比季节性上升,同比降幅略有收窄,主要是受益于一系列组合拳政策促消费效应持续显现。

  早在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随后,各项宏观政策均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连续出招。

  财政政策方面,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今年,财政部分四批向地方下达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通过“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

  为此,以旧换新政策涉及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9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5%,比8月大幅加快17.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实现20%以上的高增长,其中智能家电增速超过30%。

  汽车消费市场,也日趋活跃。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

  金融政策方面,央行连续出台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有效地降低了居民信贷成本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特别是在推动居民消费由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型升级方面,金融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超过了商品消费支出,我国服务消费的潜力正在被有效挖掘出来。

  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6个百分点。其中,文体休闲服务类、通信信息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当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的消费复苏基础仍需继续夯实,在当前及未来如何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更好地激发和挖掘消费潜力,仍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方面,改善居民收入是提振消费政策的关键,大力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同时努力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另一方面,改善预期也是政策的重点。预期是影响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善预期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

  此外,重视发挥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尽快形成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功效,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