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该正视AI生成明星亲密照的风险了

2025年10月24日

  ■ 视点

  “我和杰伦、彦祖合影了”“抱歉,他非要搂我”“让我离肖战更近一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近期,社交平台上兴起一股“炫耀”明星AI合影的热潮。照片里,有人精心营造与明星的暧昧场景,修图痕迹真假难辨。

  不过,网络上一边是粉丝抵制的声浪,一边则是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求攻略”。而记者测试豆包、即梦、可灵、通义、Vidu五款支持多图参考的模型产品发现,生成明星合影门槛并不高。

  毋庸讳言,这些与明星的AI亲密照合影,在社交平台上热传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一方面,逼真的AI合影,若未标注AI生成标识,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不少人信以为真;另一方面,此举则可能涉及侵犯明星个人的权益,就算只在朋友圈、群聊等私域范围传播,侵权风险依然存在。

  进一步看,此举也为谣言的生成和传播等制造了空间。试想,一旦这些内容被不法分子利用,如以截图等手段去掉AI生成标识进行二次传播,那么,不法分子会否将这些照片用来传递假信息、制造谣言尤其是黄谣,也必须引起相关方面警惕。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使用门槛越来越低,诸如此类的问题愈发多见。从前两天的“用AI流浪汉骗老公”的整蛊,到此番“AI生成明星亲密合影”,都是例证。对此,无论是用户还是平台,都不能为了“好玩”或者流量,而忽视了他人的基本权益。

  AI软件、社交平台要在制作、识别、传播等层面强化内容的分类。在落实“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等要求的基础上,不妨“向前一步”,进一步强化AI生成内容标识的显著程度。同时,平台有必要提升针对AI科普内容的流量权重,以尽可能帮助公众了解“AI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AI使用须有边界,针对“AI生成明星亲密合影”等现象的防范和治理,也要有前瞻性考量。唯有多措并举,方能尽可能降低AI生成内容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苏士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