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社论

禁止参与民俗活动,英歌舞不该少了少年郎

2025年10月24日

  据报道,广东汕头潮南区陈店镇居民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发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称,全体中小学生一律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民俗活动,如英歌队、腰鼓队、各类游神、游行表演活动。当地政府人员回应,此举系根据上级指示进行的部署,出于安全管理方面考虑。

  英歌鼓点震天响,本是潮汕大地代代相传的文化活动,可如今,陈店镇却以一纸通知,禁止中小学生参与英歌队、腰鼓队等。这份禁令,看似为孩子筑起了防护墙,实则堵上了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

  当地政府说“出于安全管理考虑”,这份担忧能理解。但在此类事件中,安全是底线,却不是“一刀切”禁止孩子们参与的借口。

  诚然,民俗活动有巡游表演,人多难免有磕碰风险。可问题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该是“防风险”,不是“禁参与”。就像体育课有磕碰可能,我们也不会取消体育课。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小时候,多少孩子跟着大人看英歌,在鼓点里听故事,招式里学勇气。这种耳濡目染的亲身参与,不是课堂上照本宣科能学到的。

  试想,当这些民俗突然与中小学生绝缘,等他们长大了,谁还会耍那套刚劲有力的“双鞭”?

  这种“一禁了之”的做法,折射出部分基层政府在管理层面的懒政思维。长此以往,势必因噎废食,而文化传承一旦断了代,再想捡起来可就难了。

  活动中确保安全的办法,其实有很多,如划定专门活动区域,安排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现场看护;提前对参与的孩子进行安全培训,教他们避开危险动作;控制活动时长,不让孩子过度劳累等,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做法。

  归根结底,政府的职责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不是简单发个通知就万事大吉,莫让英歌舞难觅少年郎。

  □邓随新(自由撰稿人)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